2018/12/20

重返歷史(十一): 詹姆士一世國王(King James I)的獵巫運動

"女巫(Witch)"一詞從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
"Wicca""Wise One"而來,他們使用魔法為人類帶來豐收。
其形象來自於會種植草藥與認識天氣變化的農村地方婦女,
他們會用民俗療法來為人治病,或以咒語和占卜吉凶。

直到14世紀前,人們開始認為女巫是邪惡的;
15世紀時,女巫開始被描繪成騎著掃把、狼或山羊等飛行的模樣,
當時的人甚至認為教堂的鐘聲能夠將飛行中的女巫擊落;

黑死病與宗教改革橫行而動盪不安的時代,女巫成了代罪羔羊,
而詹姆士一世國王對巫術的迷信,更讓獵巫成為了全民運動。
註: 當時貓因被認為是女巫的魔寵而遭大肆屠殺,
更多老鼠橫行造成鼠疫/黑死病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部分參考自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這篇文章


《巫師歷史(The History of Witches and Wizards, 1720)》
中所記載的中世紀巫師木刻板畫


11世紀以前: 羅馬天主教的權力擴張

基督教受到羅馬帝國的長期迫害後,首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大帝為了帝國內部的安定,
西元313年李錫尼(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Licinius)皇帝
聯名頒發《米蘭勒令(Edictum Mediolanense, Edict of Milan)》
承認了基督教的信仰自由,並發還了已沒收的教會財產。

西元380年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除了神以外不承認任何權威的基督教
從此成為羅馬權力的道具,過去被迫害的聖職者與門徒們開始迫害其他宗教。
異教徒的思想同時冒犯教會與國家,將被逮捕折磨並處死。

1054年,基督教會東西方教會大分裂(East-West Schism)
成西歐的羅馬天主教(普世公教)會與東歐的希臘正教(東正教)會
前者逐漸成為西歐的人民的普遍信仰,羅馬天主教宗權威日益高漲。

1095年,討伐異教徒的十字軍運動(Crusade)崛起。


12-14世紀: 對異端份子的討伐

當時的聖經只能由聖職人員閱讀,一般信徒因為無法閱讀
而只能完全聽信各地神父對經典與教義的解釋。
當其權威接受挑戰時,就將其他信仰或教派貼上"異端份子"的標籤,
強迫對方改教或遵從其教令,否則便將之與以處死。

最早在12世紀就存在處死異端份子的紀錄與刑具。
第五任博士曾於1215年3月4日見過處刑用的鐵處女。
(ClassicWho S20E06: The King's Demons)

1231年,羅馬天主教會教宗格里高利九世(Pope Gregorius IX)決意
由道明會設立宗教法庭--宗教/異端裁判所(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
負責偵查、審判和裁決天主教會認定之異端,並予以監禁和處死。
此時被指認異端份子的男性與女性大致上一樣多。
  • 獵巫者(尋巫者, Witchfinder): 從自己的認知或謠言尋找或獵捕異端份子。
  • 法官(詢問官): 透過殘酷的拷問逼被告提出證據或承認自己的罪刑。
  • 律師: 說服被告認罪(若想為被告脫罪,將會一同被處刑)。

當罪證不足時,法官(詢問官)會使用神判法(Trial by ordeal)審判:
  • 熱鐵法: 被告手握熱鐵後包紮,3日後若有水泡者有罪,否則無罪。
  • 熱水法: 將被告手臂放入滾燙熱水中後包紮,3日後若手臂化膿則有罪,否則無罪。
  • 冷水法: 將被告綑綁起來扔入水中,若浮起或活著則有罪,溺死則無罪。
  • 探火法: 被告走過火堆,若身體燒起來者有罪,否則無罪。
  • 吞物法: 被告將一整塊麵包一口吞下,若被噎死者有罪,否則無罪。
  • 摸屍法: 被告觸摸受害者屍體傷口,若凝合的傷口再度流血者有罪,否則無罪。
  • 決鬥法: 原告與被告決鬥,勝利者的主張即是正確的。
處死異端的刑具-鐵處女


1347年~1350年歐洲黑死病大爆發,人口急遽下降(死亡人口約30-60%),
嚴重打擊歐洲傳統社會結構,封建與教會勢力逐漸削弱。
教宗們認為撒旦與女巫是禍因,大型的獵巫運動慢慢醞釀。

15世紀-17世紀初: 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影響

1453年鄂圖曼帝國滅亡拜占庭帝國後,學者逃亡西歐帶來大量古典書籍,
其中包含了希臘原文的《新約聖經(New Testament, NT)》。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透過其得知原文講的其實是"因信稱義"
而非拉丁文翻譯後的"因信成義"啟發了他的宗教新思想。

德意志的古騰堡發明了鉛活字版印刷後,1456年印刷了一本拉丁文聖經,
更多人可以自己閱讀聖經並自我思考,帶來對教會的質疑與挑戰;
1484年,教宗英諾森八世(Pope Innocentius VIII)發表<女巫詔書/證明書(Hexenbulle)>
證明了巫術的存在,並下令譴責(逮捕並處罰)巫術(即異端者),
激起了在德意志獵巫運動的迫害,並加強了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

1487年,天主教修士兼宗教裁判官海因里希·克雷默(Heinrich Kramer)與
雅各·斯普倫格(Jacob Sprenger)出版了獵巫教科書《女巫之槌(Malleus Maleficarum)》
書中引用《舊約聖經(Old Testament, OT)》中<出埃及記(Exodus)>第22章:
"不可容行邪術的女人存活(Thou shalt not suffer a witch to live)"做為理論基礎,
概括了中世紀所有關於巫術的知識,也提供了識別、檢驗與審判的方法;

更在第一部命題六提及女人是性慾旺盛但軟弱的,因此容易受到魔鬼的性引誘
而貢獻自己的肉體(與魔鬼性交),簽下契約做為效忠(成為女巫),
並以"女性是從一根彎曲的骨頭而來(暗示女性的不正直)"做為此說法的註解。
即使剛出版時也一度遭受批評,但很快地受到宗教裁判所的支持;

此後整個歐洲把獵巫的矛頭指向女性,使得女性的權力低到谷底,
再加上宗教改革對"魔鬼影響世界"意識的強化,獵殺女巫狂熱達到顛峰。

獵巫教科書《女巫之槌》

女巫審判大多交由世俗法庭(執行效率較高)而非宗教法庭,
常見判斷是否為女巫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 浸河法(或游泳法): 把被告綁在浸水椅(Ducking Tool)上浸入河中,
    隔一陣子再讓其浮上水面,仍存活者為女巫,否則無罪。
  • 針刺法: 女性與魔鬼交易時,身上會被魔鬼烙印上"魔鬼痣/女巫的乳頭"
    因此需先將女性剝光,找到身上的斑點或痣,用刑具在其上戳,
    若戳到最後無痛感或不流血者為女巫,否則無罪。
判定為女巫(或極少數男巫)者將會被處以絞刑(即吊死)火刑(即燒死)
(選用火刑是因傳說女巫的屍體會變成吸血鬼,因此需摧毀以除後患)
(NuWho S11E08: The Witchfinders)

其導致數以萬計的無辜者被刑求死亡,數百萬人受此威脅。
如Ashildr(Me)即在一次治好整村人的猩紅熱(Scarlet Fever)後
被以村民們企圖以浸河法溺死,但她最終透過憋氣活了下來。
(NuWho S09E06: The Woman Who Lived)

使用浸河法(游泳法)判斷女巫

(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提及使用錐子
戳女巫身體是不會流血的(針刺法)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七位君主: 詹姆士五世國王

英格蘭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第一位君主亨利七世(Henry VII)
的長女瑪格麗特·都鐸(Margaret Tudor)後嫁給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James IV)
並於1512年4月10日生下詹姆士五世(James V),為唯一子嗣(因兄長皆早夭),
遂於隔日(4月11日)被封羅撒西公爵(Diùc Baile Bhòid)與蘇格蘭王子。

1513年,英格蘭和法國開戰,蘇格蘭選擇與法國結盟攻打英格蘭;
同年(1513年)9月9日,詹姆士四世戰死於弗羅敦原野戰役(Battle of Flodden Field)。
同年(1513年)9月21日,詹姆士五世(1歲)即位,並由母親瑪格麗特攝政(Regent);

1514年,瑪格麗特改嫁安岡斯伯爵六世(6th Earl of Angus)
阿奇博爾德·道格拉斯(Archibald Douglas)後,改由奧爾巴尼公爵二世
(2nd Duke of Albany)約翰·斯圖亞特(John Stewart)繼任攝政。
1525年,道格拉斯伯爵放逐了約翰並軟禁了詹姆士五世(13歲)
1528年,其(16歲)在出逃後放逐了道格拉斯,開始獨立執政的時代。

(蘇格蘭國王)詹姆士五世(?)


為了與英格蘭(新教)的亨利八世抗衡,其與法國(舊教)結盟。
並於1530年4月(18歲)與其國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çois I)的女兒
瓦盧瓦的瑪德琳(Madeleine de Valois)結婚,但其幾個月後便死於結核病。
1539年(27歲)再與其貴族吉斯的瑪麗(Marie de Guise)結婚,2個兒子均早夭。

1540年10月,在詹姆士五世(28歲)的統治期間,一顆"燃燒的星星"被目睹
墜落於一間修道院旁的聖凱薩琳峽谷(Glen of Saint Catherine)中。
(NuWho S02E02: Tooth and Claw)

1540年為詹姆士五世統治期間(可點查看原文)


詹姆士五世統治期間,隨著印刷業的興起,宗教改革運動也慢慢醞釀,
宗教改革者(支持"因信稱義")可以透過印刷來讓思想傳遍各地。

1517年德國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
(又稱《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釘在諸聖堂門口抗議"罪券",德意志宗教改革運動開始。
被教宗趕出神聖羅馬帝國後,他在瓦特爾堡內將《聖經》翻譯成德文並創作聖歌,
羅馬天主教(舊教)從此分離出新教(Protestantism),並演變出許多支派。

1536年法國神學教授讓·喀爾文(Jean Calvin)在瑞士日內瓦發表了《基督教要義》,
成立了(新教)喀爾文教派/歸正宗/改革宗,並逐漸影響北歐各地。

1541年,努力維持蘇格蘭(舊教)與英格蘭(新教)關係的瑪格麗特去世,兩國引發戰爭;
1542年11月,蘇格蘭軍隊於索維莫斯戰役(Battle of Solway Moss)戰敗後,
詹姆士五世(30歲)因遭受打擊而導致霍亂病情雪上加霜,
最終於1542年12月8日女兒瑪麗出生的6天後(12月14日)逝世。

英格蘭的宗教緊張局勢促使亨利八世發布《巫術法案(Witchcraft Act 1542)》
成為第一個將巫術定義為重罪的法案,直至1547年由愛德華六世廢除。
宗教改革的興起導致新舊教不同教派間的仇視加劇,不僅宗教戰爭四起,
各教派(包含路德與喀爾文)更皆發起獵巫運動來消滅異教徒,形成惡性循環。

宗教衝突/競爭越激烈的地區與時期,
獵巫運動的力度與熱度也越激烈(圖片取自)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八位君主: 瑪麗一世女王

1543年7月1日,親英派(新教)且同樣擁有王位繼承權的
亞蘭伯爵二世(2nd Earl of Arran)詹姆士·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公爵
與亨利八世簽訂了《格林威治條約(Treaty of Greenwich)》,
明訂瑪麗將於10歲時與愛德華王子結婚,且其繼承人將成為兩國聯合君王。

1543年9月9日,瑪麗一世(Mary I)加冕成為蘇格蘭女王,漢密爾頓攝政。
因為有婚約在身的關係,其於1548年(5歲)被送往法國接受最好的教育,
也因此其往後堅持寫法國拼法的姓氏"Stuart"而非蘇格蘭拼法的"Stewart"。

她在法國愛上了蘇格蘭皇室的高爾夫球運動,
不僅是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女性高爾夫球手,
(Class S01E02: The Coach with the Dragon Tattoo)
更是首位把球僮(Caddie)引入此休閒運動中的人。
註: 一般認為現代的高爾夫球運動源自於蘇格蘭皇室,
因曾導致蘇格蘭貴族為此荒廢政務,而被詹姆士二世於1457年明令禁止,
雖一度被詹姆士三世於1470年解禁,但後被詹姆士四世於1491年再度禁止,
直到他在1502年買了生平第一套高爾夫球桿後,此禁令才取消。
1554年,親法派(舊教)的法國血統母親吉斯的瑪麗放逐漢密爾頓,
並在攝政後單方面廢除了《格林威治條約》,而引發亨利八世不滿。
1558年4月24日,其(15歲)嫁給了表弟法國王太子法蘭索瓦二世(François II)
並於1559年7月10日在對方父親亨利二世病故而登基(16歲)後,成為法國皇后。

1560年3月6日~3月17日安波依斯陰謀(Amboise Conspiracy)爆發,
法國新教胡格諾派(Huguenot)/爾文派(Calvinisme)因不滿
被攝政的法國吉斯家族(舊教)宗教迫害而反抗,但最終被血腥鎮壓。
同年(1560年)6月11日,瑪麗一世(17歲)的母親逝世,開始獨立執政的時代。

同年(1560年)12月5日,法王法蘭索瓦二世去世。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1558-1560)

歷史二班(D15)教室後方的布告欄上
貼有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肖像,
介紹她也是天主教(舊教)徒與高爾夫球手


1561年8月19日,瑪麗一世(18歲)回到了蘇格蘭。

1562年3月1日,吉斯公爵二世(2me Duc de Guise)洛林的法蘭索瓦
(Francois de Lorraine le Balafre)途經瓦西鎮(Wassy)的歸正教會(Reform Church)時,
與禮拜中的新教胡格諾派信徒發生衝突,手持武裝造成死傷200多人(25人死亡)。
(ClassicWho S03E05: The Massacre of St Bartholomew's Eve)
信奉舊教的瑪麗一世開心地舉辦盛大舞會慶祝,遭抨擊行為殘酷。

不久後法國宗教戰爭(Guerres de religion,又稱"胡格諾戰爭")爆發,
羅馬天主教廷(舊教)新教胡格諾派進行了連續8次的戰爭(1562-1598),
對法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破壞,據估計有約300萬民眾死於戰亂、飢荒及瘟疫。

期間的1563年,宗教緊張局勢促使英格蘭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發布了
《反詛咒、魔法與巫術法案(An Act Against Conjurations, Enchantments and Witchcrafts)》;
蘇格蘭也發布了《蘇格蘭巫術法案(Scottish Witchcraft Act 1563)》。

1565年7月29日,瑪麗嫁給了表弟(亨利七世長女瑪格麗特第二任丈夫的外孫)
達恩利勳爵(Lord Darnley)亨利·斯圖亞特(Henry Stewart)
新教首領因此發動叛變,伊莉莎白一世更察覺到此次婚姻帶來的威脅,
因其子將同時擁有蘇格蘭與英格蘭血統,極有可能同時繼承雙方王位

(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1564)

不久後瑪麗一世便懷孕了,達恩利因此開始變得傲慢自大;
瑪麗一世遂開始與私人秘書與紅顏知己大衛·里齊奧通姦。
達恩利在得知後參與了謀殺大衛的行動,兩人婚姻快速地破裂。

1566年6月19日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uart/Stewart)出生;
其為了除掉第二任丈夫達恩利勳爵,對外聲稱其父親為
伯斯維爾伯爵四世(4th Earl of Bothwell)詹姆士·赫伯恩(James Hepburn)。
1567年2月,達恩利在一場爆炸後被發現遭人掐死在別墅花園,
瑪麗一世在幾天後仍開心地前往馬瑟爾堡(Baile nam Feusgan)打高爾夫,
而被眾人懷疑其與伯斯維爾即是兇手;但兩人於4月被判無罪。

同年(1567年)4月24日,瑪麗一世最後一次探望她的兒子詹姆士。
其在返回後遭到伯斯維爾伯爵性侵,且因更早以前就已懷上他的小孩,
在伯斯維爾於5月6日買通神職人員宣布與妻子的婚約不合法(因妻子為其表妹)後,
兩人於5月15日(瑪麗一世前夫逝世3個月後)舉行了新教儀式的婚禮。

此舉讓蘇格蘭貴族與臣民們將之視為蕩婦,起兵反抗兩人,
後瑪麗一世被囚禁在列文湖城堡(Lochleven Castle)中;
同年(1567年)7月24日,被迫遜位給唯一的兒子--詹姆士六世(James VI)
註: 近年來部分歷史學家懷疑詹姆士的父親
可能真的並非達恩利勳爵,而是伯斯維爾伯爵。
(伯斯維爾伯爵)詹姆士·赫伯恩(?)

(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於1567年的高爾夫球運動
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高爾夫球賽事記錄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九位君主: 詹姆士六世國王

1567年7月29日,詹姆士六世(1歲)於斯特靈城堡(Stirling Castle)登基,
由馬里伯爵一世(1st Earl of Moray)詹姆士·斯圖亞特(James Stewart)攝政。

1568年5月2日,瑪麗一世逃獄並招募一支規模不大的軍隊企圖奪回王位,
5月13日失敗的3天後(5月16日)逃往英格蘭,尋求大表姑伊莉莎白一世的保護。

然而她卻一度聲稱英格蘭及蘇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王位應屬於自己,
並被羅馬天主教(舊教)徒視為英格蘭合法君主,而被伊莉莎白一世視為威脅。
5月19日被其軍官囚禁於各地城堡或莊園中長達18年(1568年~1586年)。

其間瑪麗曾提出和兒子詹姆士六世共同治理蘇格蘭的要求;
原先伊莉莎白一世打算放其回國,但詹姆士六世拒絕了。

(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1606)


詹姆士六世即位後便在新舊較各派系互相對立的階層中成長,
他本人則在新教胡格諾派/爾文派的教育環境下成為其堅定信徒。
其一生中換過4個攝政者,但最終都橫死在他身邊。
1570年,第1個攝政者在窗邊遭暗殺而死;

諾克斯伯爵四世(4th Earl of Lennox)馬修·斯圖亞特(Matthew Stewart)繼任攝政。
1571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黨派襲擊了斯特靈城堡,第2個攝政者遭殺害;

馬爾伯爵十七世(17th Earl of Mar)約翰·厄斯金(John Erskine)繼任攝政。
1572年,第3個攝政者死因不明(可能病死或遭下毒而死);
註: 同年(1572年)8月23日,法國於宗教戰爭期間爆發了
聖巴多羅買大屠殺(Massacre de la Saint-Barthélemy)
(ClassicWho S03E05: The Massacre of St Bartholomew's Eve)
莫頓伯爵四世(4th Earl of Morton)詹姆士·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繼任攝政。
1579年,詹姆士六世(13歲)迎來了生平第一個喜歡的男人(其常愛撫與親吻他臉頰)--
法國(舊教)來的倫諾克斯公爵一世(1st Duke of Lennox)埃絲梅(Esmé Stewart)(37歲)
1581年,在埃絲梅教唆下,第4個攝政者被詹姆士六世(15歲)以謀殺達恩利罪名處死。

1582年,其因寵信天主教(舊教)徒埃絲梅而遭到新教某派系貴族軟禁;
1583年,他(17歲)從中逃脫後在新教其他派系貴族的支持下,
把參與挾持軟禁的新教貴族趕出蘇格蘭,開始獨立執政的時代。

(倫諾克斯公爵一世)埃絲梅


1586年3月,英格蘭爆發巴賓頓陰謀(Babington Plot)懸案,
其母親(前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因為密碼書信而捲入其中。
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臣民們的處決聲浪中簽署了對她的處決命令。

1587年2月8日,瑪麗一世在北安普敦郡(Northamptonshire)佛斯里亨城堡
(Fotheringhay Castle)被處以極刑,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被處刑的女王。
詹姆士六世為了討好伊莉莎白一世以確保英格蘭(新教)的金援與王位繼承權,
只公開表示遺憾(也未前往探望母親),而不譴責伊莉莎白一世。

根據第十三任博士與詹姆士六世表示,瑪麗一世是被陷害的,
但詹姆士六世(21歲)氣憤其在自己1歲時拋棄了他,故不願在其死前見她。

密碼書信,下方可見巴賓頓的簽名


其非常勤奮且熱愛學術研究,記憶力也非常好,讀書量可能位居當代歐洲之冠。
也因而在拜訪了熟悉巫術的丹麥後,引發了對巫術研究的興趣。

1589年,詹姆士六世(23歲)前往丹麥迎娶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Christian IV)的姊姊
丹麥的安妮(Anne of Denmark)公主,藉此得到丹麥(新教)的半公開支援;
然而返航回國途中遇到暴風雨,迷信的詹姆士六世將之怪罪於巫術,
超過70人因此被"指認"為巫(包含被稱為死靈法師的男巫費恩博士, Doctor Fian),
史稱"蘇格蘭大獵巫運動(Great Scottish Witch Hunt of 1590-1591)"

1590年,詹姆士六世(24歲)參與了北貝里克郡(North Berwick)女巫審判(Witch Trial)
1591年,民間流傳著(諂媚國王用的)小冊子<來自蘇格蘭的消息(Newes from Scotland)>,
表示女巫施法是因為魔鬼非常害怕國王,並將國王塑造成"魔鬼/撒旦的敵人"

同時,在英格蘭與丹麥(皆新教)的援助下,其更能依目的居中操控各派系間對立。
為了確立自己地位,他努力壓制挑戰王權的新教爾文派(包含支派清教徒)勢力,
直到1597年平定了一連串叛亂後,他(31歲)根據北貝里克郡女巫審判(引用小冊子)
與自身對巫術的研究,寫成《惡魔學(Dæmonologie, 1597)》共3本;
註: 其在第3本書中總結惡魔是在上帝的直接監督之下,未經許可就無法行動,
並說明當人們偏離上帝意志時即是被女巫僱用進行不良行為,可依方式分為4類: 
  • 孤魂野鬼(Lemure/Spectra): 指未經適當埋葬或儀式之流浪鬼魂;
  • 誘惑(Obsession): 誘惑人使之陷於苦難者,如夢淫魔(Incubus)或魅魔(Succubus);
  • 附身(Possession): 附在人身上使之陷於苦難者,如墮落天使或撒旦(Satan);
  • 仙子(Fairy): 為人預言、配對與傳送者,如精靈(Genie)或魔寵/使魔(Familiar)。

同年間,"蘇格蘭大獵巫運動(Great Scottish Witch Hunt of 1597)"爆發,
詹姆士六世/一世提起自己在貝克里郡被某人(此角色應為虛構)所救,
遂任命了他為第一代蘇格蘭"尋巫將軍(Witchfinder General)"
直到後者背叛了他而遭到他親自槍斃後,將其尋巫將軍帽取了回來。

後又為了鞏固自己王權,而發行了兩本關於其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
《自由君主制的真正法律(The Trew Law of Free Monarchies, 1598)》
《國王的天賦能力(Basilikon Doron, 1599)》,宣布政權高於教權,
認為國王由上帝直接任命(法律的創造者),不順從者就是僭越和侮辱上帝,
打造出史無前例強大的王權政府(君權神授),在蘇格蘭獲得成功並深受愛戴。

1598年4月13日,法國宗教戰爭在亨利四世發布宗教寬容的《南特敕令》
與宣布天主教(舊教)為國教後結束,與蘇格蘭(新教)的老同盟關係走向歷史。

1599年以後,詹姆士六世(33歲)對巫術變得更加迷信與多疑,
推測可能與當時發生在環球劇場(Globe Theatre)的三女巫事件有關。
(NuWho S03E02: The Shakespeare Code)

(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所著的《惡魔學》

《惡魔學》初版標題頁(圖片取自)

《惡魔學》裡引用<來自蘇格蘭的消息>
關於北貝里克郡女巫審判之記載,
可看見鍋爐旁的女巫們對船隻下咒呼風喚雨

《惡魔學》裡引用<來自蘇格蘭的消息>
關於北貝里克郡女巫審判之記載,
可看見死靈法師費恩博士對牛下咒使之成為其魔寵


英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一位君主: 詹姆士一世國王

1603年3月24日伊莉莎白一世女王(70歲)逝世,都鐸王朝結束。
她的表姪孫(即父親姪孫女之子)--詹姆士六世(36歲)繼任成為
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開始。
受到<來自蘇格蘭的消息>中關於"女巫施法是因為魔鬼非常害怕國王"的描述影響,
英格蘭人相信其是"魔鬼/撒旦的敵人",因此非常歡迎詹姆士一世。

同日,《1603年聯合法案(Union of the Crowns 1603)》通過,
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與愛爾蘭王國成為共主邦聯(Personal Union)

詹姆士六世/一世皇家徽章,
左半邊為英格蘭都鐸家族家徽(紅白玫瑰),
右半邊為蘇格蘭國花旗幟(薊花)

英格蘭國旗與蘇格蘭國旗
合併成為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國旗


其即位後,因不了解英國國會而常與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產生衝突;
外交走和平政策,於1603年在西班牙(舊教)壓力下處決(英格蘭民族英雄)華特·雷利
更於1604年選擇與西班牙議和,結束戰費浩大而得不償失的"西戰爭"
當時西班牙帝國與西屬尼德蘭正在"八十年戰爭",英國境內卻完全不受影響,
有人諂媚他為"英國的所羅門",也有人嘲諷他的懦弱是"歐洲最聰明的傻瓜"。

此外,其統治的3個國家長期處於於族群、文化與宗教的高度分裂與對立下,
愛爾蘭天主羅馬教徒(舊教)蘇格蘭長老會(新教)英格蘭國教會(新教)
彼此間衝突不斷,各國皆試圖支配其他國家及改變其他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於是詹姆士一世於1604年將伊莉莎白一世巫術法案擴大為
《反詛咒、巫術與處理魔鬼及邪靈法案(An Act against 
Conjuration, Witchcraft and dealing with evil and wicked spirits)》
以便在沒有神職人員利益時援引來對被告(即女巫嫌疑人)處以死刑,

1605年11月5日,激進的天主教(舊教)徒蓋伊·福克斯(Guy/Guido Fawkes)
因不滿詹姆士一世不願給予天主教平等權力而策畫了"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
企圖以36桶火藥摧毀國會並炸死詹姆士一世國王和國會議員,及綁架國王女兒
波希米亞的伊莉莎白(Elizabeth of Bohemia)以將她培育成一個天主教元首;
註: 後當TARDIS遭到"笨笨(Chumbley)"爆破攻擊時,
第一任博士形容有如蓋伊·福克斯復活了。
(ClassicWho S03E01: Galaxy 4/B: Trap of Steel)
然而蒙特伊格男爵四世(4th Baron Monteagle)威廉·帕克(William Parker)
在案發11天前(10月26日)收到了一封匿名告密信件,這封信後來又傳給了
索爾茲伯里伯爵一世(1st Earl of Salisbury)羅伯特·塞西爾(Robert Cecil),
直到當日(11月5日)幾個小時前傳到了詹姆士一世手中,導致整起陰謀曝光而失敗。
其立刻趕赴國會大廈逮捕福克斯以塑造自己的勇敢形象,獲得議員的一致肯定。

在官方電玩The Adventure Games系列中,
400年前(1205年),Rutan種族的飛船因撞上TARDIS而墜毀地球(後國會蓋建位置)。
1605年,Ruton種族女王變形化身成(綠眼)Lady Winters,參與火藥陰謀以將國會摧毀;
而被他們吸引來的Sontaran種族則心智控制了國會的黑杖禮儀官(Black Rod),
以透過其逮捕疑似Ruton種族變形化身的生物,讓他成為最早發現整起陰謀的人。
後黑杖禮儀官寫了封匿名信件給蒙特伊格男爵,揭露了整起事件。

故事背景正處於鼠疫與獵巫的高峰期,除了下水道中隨處可見的老鼠以外,
Ruton種族變形化身成(綠眼)黑貓的形象,很可能是其與巫術所關聯起來的原因之一。

為了紀念此日,詹姆士一世宣布訂定11月5日"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
藉由搭建篝火或煙火燃燒福克斯假人來慶祝火藥陰謀失敗。
(The Adventure Games S02E01: The Gunpowder Plot)

福克斯所策劃的火藥陰謀

參與火藥陰謀的其中8人,領導人羅伯特·蓋茨比
曾參與1601年的英格蘭埃塞克斯叛亂

Ruton種族變形化身成(綠眼)黑貓

下水道中隨處可見的老鼠


受到征服者威廉與金雀花王朝(法國安茹王朝)的影響,
盎格魯-諾曼語(Anglo-Norman)是英格蘭王室使用的主要語言;
因此英格蘭國王多使用古法語做為格言配戴在身上或皇家徽章上。

如盾牌後的環帶(及劇中詹姆士一世之大腿環帶)上便寫有
嘉德騎士團(Garter)之古法文格言: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Evil be to him that evil thinks, 心懷邪念者可恥也)"

詹姆士一世格言"HONI·SOIT·QUI·MAL·Y·PENSE"

嘉德騎士團格言"HONI·SOIT·QUI·MAL·Y·PENSE"


約1606年,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發表《馬克白(Macbeth)》,
在戲劇中引用了《惡魔學》中北貝克里郡女巫審判記錄中的詛咒句子
(及參考了環球劇場的三女巫事件),以諂媚詹姆士一世國王。

1607年,詹姆士一世(41歲)與薩默塞特伯爵一世(1st Earl of Somerset)
羅伯特·卡爾(Robert Carr)(20歲)一見鍾情,經常送他禮物調情。

約1610-1611年,莎士比亞發表了《暴風雨(The Tempest)》,
戲劇中精靈對船隻下咒呼風喚雨的橋段,很有可能也是出自此事件。

《馬克白》中的三女巫反映出當時的迷信思想


1611年,詹姆士一世(45歲)在清教徒要求下下令根據英國國教(新教)的主教制度
重新翻譯《聖經》英文譯本《欽定版聖經(Authorised Version, AV)》
(又稱《詹姆士王譯本/聖經(King James Version/Bible, KJV/KJB)》)
其使用了淺顯易懂的英文單字,使許多未受良好教育的人也能容易理解,
不僅讓(現代)英文滲透到英國各階層,而使之因此成為真正普遍性的讀寫文字,
更影響了未來所有的英文聖經譯本,從此大大改變了基督教徒的生活。

其中同樣引用了《舊約聖經》中<出埃及記>第22章的"不可容行邪術的女人存活"
但第十三任博士指出其也引用了《新約聖經》中<馬太福音(Matthew)>第22章的
"愛鄰如己(Thou shalt 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兩句話互相抵觸。

《欽定版聖經》初版標題頁


1612年,英格蘭歷史上最大的女巫審判在蘭開夏郡(Lancashire)
的彭德爾山(Pendle Hill)爆發,其中遭判刑的女巫就占了全英國歷史的2%;
其中最知名事件即9歲女孩隨口說的話,就讓兩家人(共19人)被捕,10人被吊死。

第十三任博士推測幾10億年前,Morax種族因戰爭罪而被囚禁於此山底,
被迫回來原始型態(泥土),以"神樹(生物機械安全系統)"做為監獄。
據說此地為女巫大量出沒地點,可能與企圖逃出的Morax種族有關。
註: 根據《惡魔學》中記載,Morax為所羅門72柱門神中第21位魔神,
為地獄的統領(President of Hell)與大伯爵(Great Earl),統領30個魔鬼軍團。
其外型為土牛頭人,精通占星術,並通曉草藥與珍貴石頭。
做為Morax種族監獄的彭德爾山

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的Morax種族女王

在蘭開夏郡之彭德爾山旁的(虛構)Bilehurst Cragg村莊裡,
Willa Twiston的奶奶為村人提供藥品,也將其表親Becka扶養長大,
兩家人感情很好,直到Becka嫁給了當地的大地主Mr Savage;
Mr Savage死後將土地與遺產留給Becka,她用獵巫運動來確保地位。

其因為相信馬是"撒旦的生物(魔寵/使魔)",而將之全部槍殺;
也在每周日的驅趕撒旦慶典之後,使用浸河法審判被村民揭發的女巫。
在執行了35個女巫審判(約9個月)後,其致力於對抗女巫的行動傳進了國王耳裡。

不久後,Becka Savage意外砍下神樹,而遭逃出的Morax種族女王(泥觸手)附身;
其認為左腳上被入侵的傷口為"撒旦的印記(魔鬼痣)"
在不斷禱告與吃藥無效後,她要求Twiston奶奶將其腿砍下。

然因為對方下不了手,Becka只好將其當作女巫來審判以將之滅口,
詹姆士一世國王(46歲)在聽聞此事後,以面具等偽裝後前往參加旁觀。
後第十三任博士一行人出現,企圖拯救無辜的Twiston奶奶失敗。
註: Willa與其奶奶於審判前說的"在中,在中,在中,在中",
對應的是古希臘自然哲學家根據傳統民間信仰所提出的"四元素說"
直到約西元前450年,恩培多克勒在其著作《論自然》中系統整理了此假說,
認為萬物由永恆存在的組成,並由將之連結或分離。
Becka砍下彭德爾山的神樹,
意外摧毀了Morax種族監獄安全系統

Becka深信自己解放了地獄中的撒旦,
讓其在自己左腳上留下"撒旦的印記(魔鬼痣)"

詹姆士一世面具偽裝後前去觀看審判,
可以看見其頭上戴的獵巫帽

Becka利用"彭德爾山女巫審判"將Twiston奶奶滅口
(其使用砍下的"神樹"做為浸水椅)

抵達Beacka的宅邸後,詹姆士一世卸下面具偽裝與眾人相會,
並命Graham O'Brien為"尋巫將軍",將第一任蘇格蘭尋巫將軍帽子給了他。
與此同時,Morax種族(泥觸手)企圖奪走Twiston奶奶屍體以附其身。

不久後詹姆士一世決定前來審判Willa,途中其告訴了一見鍾情的
Ryan Sinclair關於自己悲慘的身世,導致他不願意再相信任何人,包含:
父親(達恩利勳爵)被母親(瑪麗一世)殺死,而母親鋃鐺入獄,後來斬首示眾;
以及被攝政者們扶養長大,他們其中一個被暗殺(馬里伯爵一世)
一個戰死沙場(諾克斯伯爵四世)、還有一個死因不明(馬爾伯爵十七世)
而他本人則曾被綁架企圖殺害(被新教派系軟禁)與炸死(火藥陰謀)
因為發生了這麼多事之後大家都倒下了,只剩他還活著的緣故,
其自稱為"天選的統治者""撒旦的敵人",深信自己在為上帝做事。

後所有人目睹被Morax種族附身的屍體大軍,並認為是Willa召喚出的撒旦,
負責保護獵巫裝備的私人保鑣Alfonso也在此時遭攻擊而喪身。

眾人認為Willa召喚出撒旦而讓屍體起死回生

就在博士開始懷疑Becka時,她被指認為女巫並遭被浸河法審判,
註: 詹姆士一世認為博士名號如同死靈法師"迪伊博士(Doctor Dee)"
而其主即是從天堂墜落的"路西法(Lucifer)/撒旦"。 
前者為專研占星術與魔法的約翰·迪伊(John Dee),常被懷疑為男巫;
後者則為前天使長路西法,因為拒絕絕對服從神權而發動叛變,
在天使之戰三天後戰敗,拖著在紅海裡的莉莉絲(Lilith)一起墮落地獄。
最終透過"旁路呼吸系統(Respiratory Bypass System)"活了下來並掙脫鎖鏈。
之後被Morax種族女王附身的Becka下令帶走了詹姆士一世,
直到博士將其種族趕回土中並重啟了監獄,Becka也被國王燒死。

事件後,詹姆士一世為了平息博士怒火,表示此事將不再提起。
隨後他命令Ryan留下來成為他的保護者陪他回宮,但遭到其的拒絕。
(NuWho S11E08: The Witchfinders)

詹姆士一世與女巫嫌疑人第十三任博士短暫對話

被綑綁在浸水椅上的第十三任博士

第十三任博士化身尋巫將軍,
可以看見其頭上戴的獵巫/尋巫將軍帽


1615年,詹姆士一世(49歲)與薩默塞特伯爵吵架後,寵臣換成了
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23歲)。兩人不僅多次於公開場合擁抱激吻,
詹姆士一世更封喬治為"白金漢公爵一世(1st Duke of Buckingham)"

(白金漢公爵一世)喬治·維利爾斯


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因新舊教派間對立而引爆內戰,三十年戰爭開始;
詹姆士一世依舊選擇與西班牙(舊教)和平妥協,令英格蘭民眾對其聲望下降。

由於國王長期打壓(新教)喀爾文派清教徒以要求他們臣服,
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分離教派信徒(Separatist)"天路客(Pilgrim)"
搭著"五月花號(Mayflower)"船隻前往大西洋對岸的新大陸(即美洲東海岸),
但由於環境惡劣,光直到隔年(1621年)3月初已有近一半的人死亡。

同被打壓的基督教(新教支派)貴格會(Quake)與清教徒
一同搭船前往美洲東海岸,卻在美洲同樣遭到清教徒的迫害。
他們戴起清教徒的"高筒朝聖帽/獵巫帽",並將頂部改成惡魔尖角,
控訴清教徒們的"獵巫"行為,而成了現今尖角頂的女巫帽形象。

清教徒帽/高筒朝聖帽/獵巫帽


而國會上議院為防止壟斷性專利權的濫發(而阻止他人之工作),
讓詹姆士一世設置了複雜的調查機制,重新審視伊莉莎白一世所授予的專利;
並於1624年5月25日發布了《防壟斷法(Statute of Monopolies of 1624)》
明訂英王的授予獨佔權須經國會之同意,以抑止皇室濫權與維持公益。


蘇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十位君主
英格蘭斯圖亞特王朝第二位君主: 查理一世國王

1625年3月27日,詹姆士一世(58歲)駕崩,次子查理一世(Charles I)即位。
其上任後和採取相同的君權神授理念,長期漠視議會與國民的權利。

(蘇格蘭與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1636)

1628年,英格蘭國會提出《權利請願書(Petition of Right)》,
要求國王不得未經議會許可任意徵稅,且不得在毫無依據下逮捕人民等;
查理一世在批准後隔年(1629年3月10日)因不願遵守而解散議會。

雖然出生於蘇格蘭,但因自幼就在英格蘭長大的緣故,
他對蘇格蘭教會(Kirk)並不熟悉,而命令他們使用新的英格蘭祈禱書。
此舉雖然獲得蘇格蘭主教支持,但卻招致喀爾文派清教徒的蘇格蘭長老會抵制;
1637年,蘇格蘭教會首次根據新的祈禱書行聖禮時,
蘇格蘭民眾不滿情緒滋生,最終導致叛亂並攻入英格蘭。

1638年蘇格蘭教會公投大會(General Assembly of the Scottish Church)上,
決定廢黜由蘇格蘭大主教(即國王)領導的政府,由長老會成立新政府。
查理一世遂於隔年(1639年)企圖發動"第一次主教戰爭(Bishops' War)"
但因經濟與軍事不足而未正式開戰,但也讓他取消了長老會政府。

1640年4月16日,他重新召集議會以求徵稅擴充軍力,議會憤而想廢除國王。
於是查理一世於5月5日再度解散議會,為史上最短期議會。
1642年~1651年,保王派(騎士黨)與議會派(圓顱黨)之間的衝突
終於引爆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史稱"清教徒革命(Puritan Revolution)"

期間,受到《惡魔學》啟發與影響的馬修·霍普金斯(Matthew Hopkins)
於1644年聽見婦女談論遇見魔鬼的經歷而開始了獵巫職業生涯,
並於內戰期間(1645年~1647年)達到高峰,自稱"尋巫將軍"(實從未被授予此名號);
據說其於1647年被當成男巫嫌疑人扔進水裡浮起後被絞死(但未有可靠文件證明)。
註: 曾有女巫為躲避馬修的火刑而躲進了魔盡村(Devil's End)地窖中。
(ClassicWho S08E05: The Dæmons)
1649年1月20日,英國下議院通過法案建立特別法庭以審判查理一世,
但國王拒絕認罪,認為其由上帝直接任命,因此審判是非法的;
同年(1649年)1月27日,法庭公開宣布查理一世全部罪名成立,並判處死刑;
同年(1649年)1月30日,國王被公開斬首,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被處刑的國王。

同年(1649年)2月1日,蘇格蘭教會公投大會將1563年的巫術法案
擴大為《蘇格蘭巫術法案(Scottish Witchcraft Act 1649)》
加強瀆神以及魔鬼和魔寵諮詢的懲罰等,以試圖建立一個"虔誠的社會"。

隨後,"蘇格蘭大獵巫運動(Great Scottish Witch Hunt of 1649-1650)"爆發。

自稱"獵巫將軍"的霍普金斯所著的
《女巫搜查法(Discovery of Witches, 1648)》
可以看見其頭上戴的獵巫/尋巫將軍帽


而清教徒們於1630年移民美洲建立麻薩諸塞灣(Massachusetts)殖民地,
於1691年建省(麻薩諸塞省),隸屬於英格蘭的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之一。
號稱為了"信仰自由"來到此地的清教徒們卻十分排斥其他教派(如貴格會)。

1692年2-5月,麻省塞勒姆/賽倫鎮(Salem)裡迷信的清教徒們
將當時小孩抽蓄的怪病歸咎於女巫,"塞勒姆/賽倫女巫審判"事件爆發,
約有200人被"指認"為巫,但小孩抽蓄的怪病卻未因此停止;
直到隔年(1693年)1月,法官才宣布廢除審判以避免更多人受害。

該女巫審判事件為北美唯一但最大的獵巫運動事件,後來被改編成
J.K.羅琳的魔法世界(J.K. Rowling's Wizarding World)系列作品元素

第一任博士與夥伴Susan Foreman、Ian Chesterton與Barbara Wright
曾到訪1962年6月的麻省塞勒姆/賽倫鎮並捲入了危險之中。
(PROSE: The Witch Hunters)
(Sir Ian Chesterton's Crusade)


17世紀末-18世紀: 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

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最早一批啟蒙運動者就是被當成女巫的人;
而隨著16-17世紀的科學革命展開,人們開始使用科學的角度看事情,
不再同以往基督教神學權威為主的知識權威與傳統教條,
而是相信科學與理性並敢於求知,也逐漸不再相信女巫的存在。

1735年,大不列顛與愛爾蘭國王喬治二世(George II)
發布了《巫術法案(Witchcraft Act 1735)》,標誌著獵巫態度的完全轉變。

該法廢除了1563年的蘇格蘭法案(於1649年擴大)與1604年的法案,
其認為傳統上構成巫術的實踐方法為完全不可能的罪刑,
而自稱能夠預言未來或施法者等則被以欺騙罪處以罰款和監禁。


20世紀以後: 新型態的獵巫運動

該法案最終被《欺詐媒介法案(Fraudulent Mediums Act of 1951)》所取代,
後又併入2008年的《消費者保護條例(Consumer Protection Regulations)》中。

但時至今日,獵巫運動並未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除了在美洲和非洲等過著與世隔離傳統生活型態的某些部落中仍存在外,
新型態的獵巫運動(泛指造成道德恐慌或政治迫害的行為)也常透過
排擠色情業者、不同性向族群、次文化族群和異見份子等方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