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國著名民權運動家,以爭取非裔美國人基本人權為主要訴求,
因拒絕讓座白人而引發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
影響了後來的民權運動進程,被美國國會尊稱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部分參考自這篇文章與這篇文章。
"法律不能控制這類偏見,但也不能容忍它。
私人偏見或許存在於法律力量所及之外,
但法律不能直接或間接地為偏見效力服務。
(The Constitution cannot control such prejudice, but neither can it tolerate it.
Private biases may be outside the reach of the law,
but the law canno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give them effect.)"
-- 1984年4月2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Palmore v. Sidoti :: 466 U.S. 429 (1984)
註: 本案源自兩高加索白人Anthony Sidoti與Linda離婚後,
原本3歲的婚生孩子監護權歸生母Linda所有;
但後來生母Linda再婚非裔美國人Clarence Palmore, Jr.,
生父Anthony Sidoti以孩子生活在種族混合家庭
恐遭異樣眼光歧視而對成長有害為由,提出訴訟要求孩子監護權。
此案一路打到佛羅里達最高法院,並判決生父勝訴;
直到聯邦最高法院法官才以"無論種族歧視問題多麼事實,
也不能構成剝奪生母對子女監護權"予以生父敗訴,全案終結。
此案內容參考自此判決書。
劇中的羅莎·帕克斯
17-18世紀,大多數非裔美國人的祖先在西非被綁架後,
被帶往美國南部農場當農奴,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問題。
19世紀,美國南部與北部的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深化:
美國北部為以工業為主的"自由州(Free State)",
主要勞動力來自歐洲移民(白領工人階級),採行中央集權式的聯邦主義。
為了保護國內的工業,因此必須對英國輸出的工業產品課徵高關稅,
導致自由貿易受到阻礙,工業產品供不應求而物價上漲。
美國南部為以農業(棉花)為主的"蓄奴州(Slave State)",
主要勞動力來自購買來的黑人奴隸,採行重視各州自治權的反聯邦主義,
為了容易將農作物輸出至英國,因此必須課徵較低關稅。
1819年12月,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北部的緬因地區
獨立成緬因州(Maine),並希望能夠申請成為"自由州"加入聯邦;
1820年3月3日,美國國會因而通過《密蘇里妥協案(Missouri Compromise)》,
旨在規定新建立州的蓄奴行為,明訂北緯36.5°線為界以北不得蓄奴。
1828年,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創立了支持奴隸制度的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獲得南部各州支持而當選第七任美國總統。
1832年,在劇院演出的白人演員托馬斯·D·賴斯(Thomas D. Rice)
為了諷刺安德魯的種族政策,將自己臉塗黑並模仿黑人說話,
假扮成自創黑人奴隸角色"吉姆·克勞(Jim Crow)",
並吟唱著改編的奴隸歌《蹦跳的(Jump)Jim Crow》而大受歡迎。
此後"吉姆·克勞"成為黑人貶意詞,抹黑臉行為及其舞蹈動作更被認為是歧視。
1852年,史杜威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的
《湯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出版。
雖然史杜威夫人拒絕將之改編成舞台劇,但由於當時不嚴謹的著作權法律,
此作被改編成各式舞台劇在劇院上演(賴斯也飾演過黑人湯姆叔叔),
非常長時間地支配北部流行文化,導致反對黑人奴隸的聲浪高漲。
《跳躍的吉姆·克勞》音樂劇中被認為是歧視的舞蹈動作,
《這就是美國(This is America, 2018)》MV中刻意模仿以諷刺現代美國
《這就是美國(This is America, 2018)》MV中刻意模仿以諷刺現代美國
1854年,民主黨參議員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Arnold Douglas)
提出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Kansas-Nebraska Act)》,
讓新成立的堪薩斯州(Kansas)與內布拉斯州(Nebraska)人民
以公投方式決定自由州或奴隸州,堪薩斯內戰(Bleeding Kansas)爆發。
同年(1854年),為了防止蓄奴州進一步擴大而導致美國南北分裂,
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創立了支持廢除奴隸制度的
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南北再度對立;
1860年,共和黨的林肯打敗民主黨,當選第十六任美國總統。
隔年(1861年)2月4日,南部6個奴隸州(最終於南北戰爭期間擴張成11個)
宣布脫離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A)獨立,
成為美利堅聯盟國/美利堅邦聯(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CSA);
2月9日,美利堅聯盟國首都--阿拉巴馬州(Alabama)蒙哥馬利郡(Montgomery County)
的蒙哥馬利市(Montgomery)舉行制憲會議,並根據制定出來的
《美利堅聯盟國憲法》提名傑佛遜·戴維斯(Jefferson Davis)為臨時總統。
2月18日,其透過票選而就職,成為美利堅聯盟國唯一一任總統。
北部自由州與南部蓄奴州的變革
3月4日,林肯於就職演說中指出南部的分離違憲而"無法律效力",
並表示不排除動用武力以維護合眾國所轄的機關與領土,呼籲合眾國歸一;
4月12日,聯盟國(邦聯)的南卡羅萊納州(South Carolina)向州內
駐查爾斯頓港(Charleston)戰略要地--桑特堡(Fort Sumter)的合眾國軍隊開火,
桑特堡(Battle of Fort Sumter)戰役爆發,隔日(4月13日)平息且無人傷亡;
林肯宣布開戰反擊,美國內戰/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爆發。
北部雖然人口與經濟實力上佔優勢,但聯邦軍(北軍)卻因為
邦聯軍(南軍)的羅伯特·愛德華·李(Robert Edward Lee)將軍而陷入苦戰。
其是美軍士官學校第2名畢業的優秀軍官,因想效忠故鄉--
聯盟國的維吉尼亞州(Virginia),選擇加入南部陣營(邦聯軍)作戰。
林肯擔心南部繼續佔優勢,長期與南部貿易的英國或法國就會承認其獨立,
遂大肆宣傳北部是"為了解放奴隸而戰",讓歐洲各國無法在檯面上聲援南部。
1862年9月22日,南軍被具有壓倒性軍力的北軍擊敗後,
其趁機發表了《解放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宣布南部各州的奴隸將被解放,並由軍隊與政府保障其自由;
186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後,不僅歐洲各國輿論背棄南部而向北部靠攏,
將近20萬南部的黑奴們也投奔北軍,使之更具有壓倒性的軍力優勢。
《解放奴隸宣言》
(含1861年第一部分與1863年第二部分)
註: 戰爭領主(War Lord)綁架了一些美國內戰/南北戰爭中的
聯邦軍(北軍)與邦聯軍(南軍)士兵加入某星球的戰爭遊戲,
直到第二任博士呼叫時間領主(Time Lord)們將之送回原處。
(ClassicWho S06E07: The War Games)
劇中出現的南北戰爭聯邦軍(北軍)士兵
1863年7月,北軍於蓋茲堡戰役(Gettysburg Campaign)中獲勝後,
同年(1683年)11月19日,林肯於蓋茲堡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上
發表"蓋茲堡演說(Gettysburg Address)",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之一。
其表示《解放奴隸宣言》保障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因此被尊稱"解放奴隸之父"),
並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對美國日後的民主主義產生莫大影響。
Ian Chesterton利用時空顯像器(Time-Space Visualiser)
和第一任博士等人一起觀看了這場演說(全長僅共約2~3分鐘)。
(ClassicWho S02E08: The Chase)
然而事實上,北軍所發表的《解放奴隸宣言》並未涵蓋到北部的蓄奴州;
林肯遂向國會施壓,希望通過憲法修正案在"全國範圍"內取締奴隸制。
同年(1863年)12月將修正案送至國會,1864年6月15日眾議院投票未通過;
林肯將"通過修正案"做為共和黨的政綱內容,並當選連任第十七任美國總統後,
同年(1864年)12月將修正案送至國會,1865年1月31日眾議院投票通過。
林肯的葛底斯堡國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禮演說
1865年4月9日,聯盟國首都維吉尼亞州的里奇蒙(Richmond)被攻陷,
南軍總司令李將軍宣布投降,美國內戰/南北戰爭實質終結。
林肯對於戰後重建保持溫和的態度,盼透過和解迅速推動國家統一,
因此決定放任讓不支持他的人逃出國外,並赦免了南部的間諜。
同年(1865年)4月15日,林肯在遭到南部支持者約翰·威爾克斯·布思
(John Wilkes Booth)槍殺,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遭暗殺的總統。
12月6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3修正案》生效,正式廢除奴隸制。
然而因美國聯邦政府對奴主的寬容,致使重建中的南部一直存在奴隸制殘餘。
1866年,邦聯軍(南軍)的退伍老兵組成"3K黨(Ku Klux Klan, KKK)",
致於恢復民主黨勢力,並反對聯邦軍(北軍)在南部強行的黑人善待政策。
3K黨Logo
聯邦軍(北軍)佔領南部協助重建期間(1868-1876年),黑人獲得名義上的平權;
1868年7月9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4修正案》通過以確保公民權利,
並給予聯邦(北方)政府更大權力以要求各州提供平等法律保障;
1870年2月3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5修正案》通過以保障不同種族男性的投票權,
引起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National Women's Suffrage Association, NWSA)的反對,
而與支持的美國婦女選舉權協會(American Woman Suffrage Association, AWSA)分裂。
1876年,聯邦軍(北軍)退出南部後,窮困且教育程度較低的黑人頓失保護。
民主黨控制了南部立法院後,南部各州開始通過一系列種族隔離法案,
以繞過憲法第14與第15修正案,被俗稱為《吉姆·克勞法(Jim Crow Laws)》:
- 憲法第14修正案→1881年,田納西州(Tennessee)訂定了有色人種專法,
將有色人種固定成為"二等公民",給予"隔離但平等的保障(差別待遇)",
規定在鐵路交通上實行"黑白種族隔離政策",南部各州開始紛紛仿效;
此一系列種族隔離法案導致了黑人長期在經濟、教育與社會上的弱勢地位。 - 憲法第15修正案→設立了文化水平測試或選舉人頭稅等投票門檻,
讓識字率明顯較低且普遍較窮的黑人(僅指男性)無法擁有投票權。
吉姆·克勞車廂(1904諷刺漫畫)
劇中出現的白人限定旅館
劇中出現的白人限定長椅
1890年2月18日,NWSA與AWSA合併成為全美婦女選舉權協會(NAWSA),
締造了美國婦女選舉權運動的輝煌,致力於女性選舉權的合法化。
不久後,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通過《隔離車廂法案(Separate Car Act)》,
規定"本州所有鐵路公司之客車在載運乘客時,應為白人與有色人種
提供平等但隔離的車廂,或在客運車廂中以擋板分開以確保座位的隔離"。
1892年6月7日,具有8分之1黑人血統的路易斯安那人權組織公民委員會成員
混血兒荷馬·普萊西(Homer A. Plessy)故意搭上白人車廂以挑戰此法案;
在拒絕坐到有色人種車廂去後,他被帶下了列車並予以監禁。
後其以此事件將路易斯安那州政府告上法庭,認為法案侵犯了自己享有的權利;
然而法官約翰·弗格森(John Howard Ferguson)判定鐵路公司並未違法。
他的律師遂以該法案違反憲法第13與第14修正案為由繼續上訴,
一直上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史稱"普萊西訴弗格森案(Plessy v. Ferguson)"。
1896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其敗訴,認為此法案僅確認了膚色的差別,
並無違反憲法,"隔離意味著不平等"只是有色人種一廂情願的臆測;
此案的最終裁決從此確認了美國各州種族隔離政策(即吉姆·克勞法)的合法性。
普萊西訴弗格森案(1896諷刺漫畫)
1900年,前美利堅聯盟國首都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郡蒙哥馬利市
通過吉姆·克勞法(公車種族隔離政策),成為種族隔離代表性城市之一。
該法案中明確規定蒙哥馬利公車的前4排座位為"白人座位保留區";
中間排為白人和黑人都可以坐的"灰色地帶"(但仍以白人優先);
後排則為"黑人座位區"(需先從前門上車付款後下車,再從後門上車就坐),
且司機可以透過移動或移除標示牌來任意變動黑人座位區域大小。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並未規定當公車內滿員時,黑人乘客需起立讓座。
但隨著時間推移,公車司機開始會在"白人座位保留區"座位不夠時,
要求坐在"灰色地帶"區域的黑人們讓出位子,讓許多人以為此為法律。
1913年2月4日,羅莎·路易絲·麥考利(Rosa Louise McCauley)出生
於阿拉巴馬州梅肯郡(Macon County)的塔斯基吉市(Tuskegee),
直到父母分居後隨母親搬到蒙哥馬利郡的派因勒韋市(Pine Level),後成為
同年(1954年)5月1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原告奧利弗·布朗勝訴,
宣布終止公立學校中所有種族隔離政策(其違反憲法第14修正案);
這意味著自"普萊西訴弗格森案"以來長達58年的種族隔離政策終於鬆動。
同年(1954年)間,小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25歲)
受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
聘為牧師,並進入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 BU)進行博士研究。
1955年3月2日,NAACP蒙哥馬利分會的青年委員會成員/15歲黑人女孩
克勞德特·科爾文(Claudette Colvin)因拒絕讓座給白人而被捕,
包含小馬丁·路德·金恩在內的伯明罕黑人社區委員會對此案展開調查。
但由於科爾文未婚懷孕,E·D·尼克森與杜爾決定不採取更進一步行動。
同年(1955年)6月5日,小馬丁·路德·金恩(26歲)拿到博士學位。
同年(1955年)夏天,羅莎(42歲)在杜爾夫婦的贊助與鼓勵下,
短暫進入一所專為工人權利和種族平等培養積極分子的
高地民間學校(Highlander Folk School)學習種族平等知識。
其在結束後回到了種族隔離的蒙哥馬利市,開始在克里夫蘭大道上的
蒙哥馬利平價百貨(Montgomery Fair Department Store)男士裁縫店工作,
並搭乘克里夫蘭大道公車(Cleveland Avenue bus)上下班,往返於
克里夫蘭大道站(Cleveland Ave.)與克里夫蘭院站(Cleveland Count)。
不可試穿衣服、帽子或鞋子,能夠買到食物但不能在午餐坐檯吃飯;
但如同其在信件中所描述,她與其他人都早已習慣處於最糟糕的環境中了。
同年(1955年)8月,一名年僅14歲的黑人青年埃米特·提爾
要求坐在"灰色地帶"區域的黑人們讓出位子,讓許多人以為此為法律。
蒙哥馬利公車之黑白種族隔離政策
規定前4排為白人座位保留區
1913年2月4日,羅莎·路易絲·麥考利(Rosa Louise McCauley)出生
於阿拉巴馬州梅肯郡(Macon County)的塔斯基吉市(Tuskegee),
直到父母分居後隨母親搬到蒙哥馬利郡的派因勒韋市(Pine Level),後成為
非裔循道宗新教聖公會(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AME)終身會員。
1920年8月18日,在NAWSA的努力下(最早於1878年起草此修正案),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9修正案》通過以保障女性投票權。
1924年,羅莎(11歲)進入蒙哥馬利的女子工業學校
(Industrial School for Girls)就讀,之後接著進入阿拉巴馬州黑人教師大學
(Alabama State Teachers College for Negroes)為成為教師的夢想作準備;
但在奶奶和母親雙雙病倒後,她不得不退學以照顧她們兩人。
當時白人與黑人(有色人種)就讀不同學校,也不允許有任何的來往,
且黑人學校教育經費短缺,因此沒有校車接送,只能徒步上學。
1929年~1933年,美國進入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造成大量人口失業;
1931年3月,9名黑人男孩與2名白人女孩沒買票偷上了一輛敞篷運貨列車,
當車子穿過阿拉巴馬州傑克遜郡(Jackson County)的斯科茨博羅市(Scottsboro)時,
他們一行人因與一群白人發生口角,而將那群白人們扔下列車;
被扔下車的白人們報警之後,警方很快地循線將他們一行人逮捕入獄,
2名白人女孩為了逃避無票搭車的懲罰,指控遭到9名黑人男孩的劫持和性侵,
史稱"斯科茨博羅男孩案(Scottsboro Boys)",為美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冤案之一。
儘管毫無證據,其中8名男孩仍被白人法官和陪審團草率地判處了死刑;
此案引發了社會上許多人的抗議與關注,但很快地被白人警察驅趕。
1932年,羅莎(19歲)與當時正在為此案籌募善款打官司的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成員雷蒙德·帕克斯(Raymond Parks)結婚;
其為蒙哥馬利的理髮師,在背後鼓勵羅莎完成學業並投身政治改變現狀。
同年間(1932年),此案最終判決其中5人入獄(最後1名直到1950年才獲釋出獄),
但無人被判處死刑(但在這之前並未有任何赦免死刑的先例)。
1933年,羅莎(20歲)在丈夫雷蒙德的鼓勵與督促下,
完成了高中學業(當時僅有7%非裔美國人做到)。
1935年,Walter White的特別助理Juanita E. Jackson成立了
NAACP青年委員會(Youth Council)並成為第一任顧問;
1936年3月,NAACP全國董事會(National Board of Directors)
成立了青年與大學分部(Youth and College Division)。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爆發。
1943年,羅莎(30歲)搭乘詹姆斯·F·布萊克(James F. Blake)的公車時,
被其要求遵守法規,在付款後先下車再從後門上車就坐;
然而她還來不及從後門上車時,布萊克司機便將公車關門開走。
此事件之後的同年(1943年)12月,羅莎加入了NAACP,
並因是協進會中唯一女性而獲選為領導人E·D·尼克森
(Edgar Daniel Nixon)的秘書,她因為過於羞澀而未推辭。
1944年,羅莎(31歲)以祕書身份調查阿拉巴馬州亨利郡(Henry County)
阿比維爾市(Abbeville)蕾西·泰勒(Recy Taylor)遭6名白人男性輪姦案,
並與其他民權運動人士組織了"為蕾西·泰勒夫人爭取平等正義之委員會
(The Committee for Equal Justice for Mrs Recy Taylor)";
《芝加哥衛報》稱此為"近10年來為爭取平等公正聲勢最浩大的運動"。
同年間(1944年),她進入麥克斯威爾(Maxwell)空軍基地中擔任短期裁縫,
1920年8月18日,在NAWSA的努力下(最早於1878年起草此修正案),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9修正案》通過以保障女性投票權。
1924年,羅莎(11歲)進入蒙哥馬利的女子工業學校
(Industrial School for Girls)就讀,之後接著進入阿拉巴馬州黑人教師大學
(Alabama State Teachers College for Negroes)為成為教師的夢想作準備;
但在奶奶和母親雙雙病倒後,她不得不退學以照顧她們兩人。
當時白人與黑人(有色人種)就讀不同學校,也不允許有任何的來往,
且黑人學校教育經費短缺,因此沒有校車接送,只能徒步上學。
1929年~1933年,美國進入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造成大量人口失業;
1931年3月,9名黑人男孩與2名白人女孩沒買票偷上了一輛敞篷運貨列車,
當車子穿過阿拉巴馬州傑克遜郡(Jackson County)的斯科茨博羅市(Scottsboro)時,
他們一行人因與一群白人發生口角,而將那群白人們扔下列車;
被扔下車的白人們報警之後,警方很快地循線將他們一行人逮捕入獄,
2名白人女孩為了逃避無票搭車的懲罰,指控遭到9名黑人男孩的劫持和性侵,
史稱"斯科茨博羅男孩案(Scottsboro Boys)",為美國歷史上最知名的冤案之一。
儘管毫無證據,其中8名男孩仍被白人法官和陪審團草率地判處了死刑;
此案引發了社會上許多人的抗議與關注,但很快地被白人警察驅趕。
1932年,羅莎(19歲)與當時正在為此案籌募善款打官司的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 NAACP)成員雷蒙德·帕克斯(Raymond Parks)結婚;
其為蒙哥馬利的理髮師,在背後鼓勵羅莎完成學業並投身政治改變現狀。
同年間(1932年),此案最終判決其中5人入獄(最後1名直到1950年才獲釋出獄),
但無人被判處死刑(但在這之前並未有任何赦免死刑的先例)。
註: 此案直到2013年才翻案為無罪,但當時所有男孩皆早已逝世。
羅莎與雷蒙德結婚
斯科茨博羅男孩案
1933年,羅莎(20歲)在丈夫雷蒙德的鼓勵與督促下,
完成了高中學業(當時僅有7%非裔美國人做到)。
1935年,Walter White的特別助理Juanita E. Jackson成立了
NAACP青年委員會(Youth Council)並成為第一任顧問;
1936年3月,NAACP全國董事會(National Board of Directors)
成立了青年與大學分部(Youth and College Division)。
1939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爆發。
1943年,羅莎(30歲)搭乘詹姆斯·F·布萊克(James F. Blake)的公車時,
被其要求遵守法規,在付款後先下車再從後門上車就坐;
然而她還來不及從後門上車時,布萊克司機便將公車關門開走。
此事件之後的同年(1943年)12月,羅莎加入了NAACP,
並因是協進會中唯一女性而獲選為領導人E·D·尼克森
(Edgar Daniel Nixon)的秘書,她因為過於羞澀而未推辭。
羅莎首次搭上布萊克司機的公車
布萊克司機故意將公車關門後開走,不讓羅莎上車
1944年,羅莎(31歲)以祕書身份調查阿拉巴馬州亨利郡(Henry County)
阿比維爾市(Abbeville)蕾西·泰勒(Recy Taylor)遭6名白人男性輪姦案,
並與其他民權運動人士組織了"為蕾西·泰勒夫人爭取平等正義之委員會
(The Committee for Equal Justice for Mrs Recy Taylor)";
《芝加哥衛報》稱此為"近10年來為爭取平等公正聲勢最浩大的運動"。
同年間(1944年),她進入麥克斯威爾(Maxwell)空軍基地中擔任短期裁縫,
雖然其位於蒙哥馬利市中,但因是聯邦政府所有而禁止種族隔離政策;
她後來在自傳中聲稱"你可以說麥克斯威爾(空軍基地)讓我開了眼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經濟起飛使得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興起;
她後來在自傳中聲稱"你可以說麥克斯威爾(空軍基地)讓我開了眼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經濟起飛使得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興起;
同年間(1945年),羅莎(32歲)第3次申請投票權成功。
她帶領會員們進入白人限定圖書館看書來挑戰吉姆·克勞法。
1950年,在堪薩斯州(Kansas)肖尼郡(Shawnee County)托皮卡(Topeka)
的黑人學校--蒙羅小學(Monroe Elementary School)就讀的學生
琳達·布朗(Linda Carol Brown)嘗試向托皮卡教育局申請就讀
離家較近的白人學校--薩姆納小學(Sumner Elementary School)但遭到駁回。
1952年12月9日,其父親奧利弗·布朗(Oliver L. Brown)做為第一原告,
在NAACP托皮卡分會的帶領之下,對托皮卡教育局提出集體訴訟,
史稱"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1954年,羅莎(41歲)在E·D·尼克森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對支持自由主義的白人夫婦
民權律師克里夫德·杜爾(Clifford Durr)與維吉尼亞·杜爾夫婦(Virginia Foster Durr)
並成為了好朋友;兩人在知道羅莎會裁縫之後,雇用她擔任家僕與裁縫師。
註: 羅莎並非第1個在公車上不讓座以抗議種族隔離法案的人,1949年,羅莎(36歲)成為NAACP蒙哥馬利分會的青年委員會顧問,
早在她之前包含Bayard Rustin(1942)、Irene Morgan(1946)、
Lillie Mae Bradford(1951)、Sarah Louise Keys(1952)等皆行動過。
她帶領會員們進入白人限定圖書館看書來挑戰吉姆·克勞法。
1950年,在堪薩斯州(Kansas)肖尼郡(Shawnee County)托皮卡(Topeka)
的黑人學校--蒙羅小學(Monroe Elementary School)就讀的學生
琳達·布朗(Linda Carol Brown)嘗試向托皮卡教育局申請就讀
離家較近的白人學校--薩姆納小學(Sumner Elementary School)但遭到駁回。
1952年12月9日,其父親奧利弗·布朗(Oliver L. Brown)做為第一原告,
在NAACP托皮卡分會的帶領之下,對托皮卡教育局提出集體訴訟,
史稱"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1954年,羅莎(41歲)在E·D·尼克森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對支持自由主義的白人夫婦
民權律師克里夫德·杜爾(Clifford Durr)與維吉尼亞·杜爾夫婦(Virginia Foster Durr)
並成為了好朋友;兩人在知道羅莎會裁縫之後,雇用她擔任家僕與裁縫師。
同年(1954年)5月17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原告奧利弗·布朗勝訴,
宣布終止公立學校中所有種族隔離政策(其違反憲法第14修正案);
這意味著自"普萊西訴弗格森案"以來長達58年的種族隔離政策終於鬆動。
琳達在3個警察的保護下進入白人學校就讀
(其於2018年3月25日在家中逝世)
同年(1954年)間,小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25歲)
受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
聘為牧師,並進入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 BU)進行博士研究。
1955年3月2日,NAACP蒙哥馬利分會的青年委員會成員/15歲黑人女孩
克勞德特·科爾文(Claudette Colvin)因拒絕讓座給白人而被捕,
包含小馬丁·路德·金恩在內的伯明罕黑人社區委員會對此案展開調查。
但由於科爾文未婚懷孕,E·D·尼克森與杜爾決定不採取更進一步行動。
同年(1955年)6月5日,小馬丁·路德·金恩(26歲)拿到博士學位。
科爾文拒絕讓座案
同年(1955年)夏天,羅莎(42歲)在杜爾夫婦的贊助與鼓勵下,
短暫進入一所專為工人權利和種族平等培養積極分子的
高地民間學校(Highlander Folk School)學習種族平等知識。
其在結束後回到了種族隔離的蒙哥馬利市,開始在克里夫蘭大道上的
蒙哥馬利平價百貨(Montgomery Fair Department Store)男士裁縫店工作,
並搭乘克里夫蘭大道公車(Cleveland Avenue bus)上下班,往返於
克里夫蘭大道站(Cleveland Ave.)與克里夫蘭院站(Cleveland Count)。
註: 1955年羅莎被捕時,警方登記其住處為"克里夫蘭院公寓634號";她在平價百貨中也備受種族歧視,包含只能在有色人種限定噴泉洗臉,
推測她(與丈夫和母親)在某時為了配合工作地點而搬來此處。
不可試穿衣服、帽子或鞋子,能夠買到食物但不能在午餐坐檯吃飯;
但如同其在信件中所描述,她與其他人都早已習慣處於最糟糕的環境中了。
羅莎在案發當時所住的克里夫蘭院公寓634號
現實中的蒙哥馬利平價百貨(圖片取自此)
現今為羅莎·帕克斯圖書館與博物館(兒童之翼)
同年(1955年)8月,一名年僅14歲的黑人青年埃米特·提爾
(Emmett Till)前來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探訪親友時,
因與一名21歲的白人女子Carolyn Bryant談話,而在幾天後
被其丈夫Roy Bryant及異父母兄弟J. W. Milam綁架殺害並棄屍河中。
約莫此時,羅莎認識了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金恩博士。
1個月後(9月),白人法官與陪審團宣判Bryant與Milam無罪。
1個月後(9月),白人法官與陪審團宣判Bryant與Milam無罪。
此案被認為是民權運動與蒙哥馬利公車事件的催化劑。
(Theodore Roosevelt Mason Howard, T. R. M. Howard)
針對此案(與近期2起類似案件)在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召開集會。
約莫此時,來自遙遠未來的Krasko離開暴風監獄(Stormcage),
隔日(1955年12月1日星期四),第十三任博士一行人
確保羅莎順利於晚上6點左右再度搭上詹姆斯·F·布萊克的公車
註: 此案於2004年宣布重啟調查,但最後仍不了了之;11月27日,密西西比州的民權運動黑人地區領袖T·R·M·霍華德
2018年再度被提出要在當事人皆逝世前重啟調查。
(Theodore Roosevelt Mason Howard, T. R. M. Howard)
針對此案(與近期2起類似案件)在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召開集會。
提爾綁架謀殺案
約莫此時,來自遙遠未來的Krasko離開暴風監獄(Stormcage),
抵達並開始試圖在無法傷人的情況下干預黑人平權歷史。
同年(1955年)11月30日(星期三),TARDIS因在回2018年途中偵測到
驅動時空旅行的亞創能量(Artron Energy)痕跡而停留在此時;
第十三任博士一行人抵達不久後,Ryan Sinclair與白人夫婦起了衝突,
而遇見前來幫忙的羅莎(42歲),她以提爾綁架謀殺案告誡他們離開此地。
花了一整天研究羅莎上下班地點與會搭的公車,確保隔日歷史正常運行。
當天晚上,就在第十三任博士獨自前去與Krasko對峙談判的同時,
Ryan在羅莎的引介下加入了她公寓中幾位青年委員會的討論;
其在那遇見了雷蒙德、金恩博士與佛瑞德·大衛·格雷(Fred David Gray),
共同討論了預計將於隔年(1956年)舉辦的蒙哥馬利公車罷坐運動策略。
同年(1955年)11月30日(星期三),TARDIS因在回2018年途中偵測到
驅動時空旅行的亞創能量(Artron Energy)痕跡而停留在此時;
第十三任博士一行人抵達不久後,Ryan Sinclair與白人夫婦起了衝突,
而遇見前來幫忙的羅莎(42歲),她以提爾綁架謀殺案告誡他們離開此地。
註: 根據劇中白人丈夫Mr Steele的說法,若黑人碰了蒙哥馬利白人女性,在發現羅莎身上充滿著亞創能量痕跡後,他們以一間白人限定飯店為據點,
是會被吊死在樹上的(可以注意到羅莎戴著白色手套以避免麻煩)。
花了一整天研究羅莎上下班地點與會搭的公車,確保隔日歷史正常運行。
當天晚上,就在第十三任博士獨自前去與Krasko對峙談判的同時,
Ryan在羅莎的引介下加入了她公寓中幾位青年委員會的討論;
其在那遇見了雷蒙德、金恩博士與佛瑞德·大衛·格雷(Fred David Gray),
共同討論了預計將於隔年(1956年)舉辦的蒙哥馬利公車罷坐運動策略。
註: 其中的佛瑞德·大衛·格雷是阿拉巴馬州的傳教士和人權律師,
曾成功將幾項重大民權事件訴訟提交至美國最高法院裁決;
其後來於1985年擔任國家律師協會(National Bar Association)主席,
並於2001年當選為阿拉巴馬州律師協會的第一位非裔美國人主席。
NAACP蒙哥馬利分會的青年委員會成員,
左至右分別為金恩博士、佛瑞德、羅莎與雷蒙德
佛瑞德
隔日(1955年12月1日星期四),第十三任博士一行人
確保羅莎順利於晚上6點左右再度搭上詹姆斯·F·布萊克的公車
並坐在"黑人座位區"的第一排座位(第十三任博士正後方),
Ryan也在用Krasko的時間位移武器(Temporal Displacement Weapon)
當公車開至"帝國劇院(Empire Theatre)站"時,數個白人上車;
博士為確保那些白人沒有位子坐,而要求夥伴們不能下車。
隨後布萊克司機要求"黑人座位區"同排的4位黑人們起身讓座,
其他3個人站了起來,但羅莎沒有(劇中她短暫起立給旁邊的人過)。
隨後司機將白人標示牌放在她的座位上,但她仍堅持不讓座。
儘管其實並未違法(因她坐在"灰色地帶"),但在布萊克司機報警後,
羅莎仍被以違反蒙哥馬利城市隔離法第6章第11款當場逮捕,
隔日(1955年12月2日)晚上才被E·D·尼克森及克里夫德·杜爾贖出監獄。
1955年12月4日,金恩博士(26歲)等50位非裔美國領袖聚集起來,
聯合當地所有黑人社區發布抵制蒙哥馬利公車。
隔日(1955年12月5日),羅莎不服被宣判有罪需繳付罰款而繼續上訴。
隨著庭審的拖延,蒙哥馬利黑人社區連續抵制了長達381天,
導致公車司機數個月無事可做,嚴重打擊公車公司的財政情況。
這段期間內,羅莎因為經濟上的裁決而失業,丈夫也被迫離職。
她開始四處遊行並針對此事做演講,宣揚黑人民權。
隔年(1956年)2月1日,一名蒙哥馬利婦女Aurelia Browder
對市長W. A. Gayle提起訴訟,史稱"布勞德訴蓋爾案(Browder v. Gayle)"。
同年(1956年)11月3日,地方法院裁定種族隔離政策違反了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4修正案》保障之公民權利;
同年(1956年)11月13日,最高法院肯定地方法院裁決;
同年(1956年)12月17日,最高法院駁回阿拉巴馬州的複審請求;
同年(1956年)12月20日,裁決正式開始實施,全案終結。
隔日(1956年12月21日),蒙哥馬利公車等種族隔離政策廢止,
羅莎(43歲)與金恩(27歲)成為廢除種族歧視後的公車第一批乘客。
隔年(1957年),羅莎因失業且無法認同其他民權運動鬥爭者的主張,
她與雷蒙德離開蒙哥馬利,前往維吉尼亞漢普頓。
其後來在著名的黑人大學漢普頓學院招待所擔任服務員;
之後與母親及丈夫搬去與哥哥及妹妹同住,重回裁縫工作。
1960年2月1日,4名受金恩影響的黑人大學北卡羅萊納農業理工大學學生
為午餐櫃檯拒絕提供服務發起超商靜坐抗議,重新點燃美國民權運動。
民主黨議員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公開支持該運動後,
於隔年(1961年)1月20日當選為史上最年輕的第35任美國總統。
隔年(1962年)9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24修正案》通過,
禁止因為沒有支付人頭稅而被撤銷或限制投票權。
隔年(1963年)6月10日,甘迺迪總統於華盛頓美國大學發表了世界和平演說;
同年(1963年)6月19日,甘迺迪總統提出了一系列民權法案;
同年(1963年)8月28日,金恩呼籲贊成法案的人前往華盛頓紀念碑廣場,
並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說,吸引了25萬人參加。
約莫此時,帝國(Imperial)Dalek的飛船暗中監聽了地球上的這兩場演講。
(ClassicWho S25E01: Remembrance of the Daleks)
同年(1963年)11月22日(Doctor Who首播前一晚),
(ClassicWho S25E01: Remembrance of the Daleks)
甘迺迪總統遭到暗殺,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四位遭暗殺的總統。
Teselecta艦干涉了此事件並對兇手做出司法制裁,
卻因為偽裝錯甘迺迪總統的車而造成"曼德拉效應"。
(NuWho S06E08: Let's Kill Hitler)
第九任博士重生完後不久,在現場觀看了整起暗殺事件。
(NuWho S01E01: Rose)
FBI首任局長胡佛(John Edgar Hoover)負責調查此案。
隔年(1964年),金恩博士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繼任的詹森總統(Lyndon Baines Johnson)簽署通過
甘迺迪提出的一系列《1964年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禁止了任何形式上的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
隔年(1965年)更通過《1965年投票權法案(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取締了南部蓄奴州對非裔美國人選舉權所進行的限制,
吉姆·克勞法的合法性正式在法律層面上走入歷史。
同年(1965年),羅莎受非裔美籍議員約翰·科尼爾斯
(John James Conyers Jr.)聘請擔任底特律國會辦公室秘書與接待員。
1968年3月12日,FBI在局長胡佛的命令下完成金恩博士(39歲)的調查報告,
包含其與共產主義份子的聯繫,以及婚外情與私生子等性醜聞,
以趕在其演講前試圖打擊其名聲,但沒有媒體願意違背道德報導此事。
同年(1968年)4月4日,金恩博士在全美各地巡迴演講時,
在一家汽車旅館遭到暗殺,引起全美各地非裔美國人暴動。
後來2017年屍僧(Monk)統治地球時期,此歷史事件遭到了竄改。
(NuWho S10E08: The Lie of the Land)
1970年前,被暗殺的林肯與甘迺迪總統蠟像
被保存在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s)蠟像館中。
(ClassicWho S07E01: Spearhead from Space)
1977年,羅莎的丈夫與兄妹死於癌症,促使她退出民權運動。
1979年,羅莎的母親也在癌症與老年癡呆症下逝世。
1999年6月,羅莎(86歲)獲柯林頓總統(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2005年10月24日,羅莎(92歲)在老年痴呆症下逝世,
於國會山圓形大廳舉行國葬,為史上受此尊榮的第31人,
同時也是史上第一位非政府官員的非裔美國人。
加州與俄亥俄州也分別將其生日(2月4日)和被捕日(12月1日)
Ryan也在用Krasko的時間位移武器(Temporal Displacement Weapon)
將他送往遙遠的過去(Yasmin的檔案中稱其被送往恐龍的年代)之後,
前往與大家會合以確保"白人座位保留區"坐滿了人(但仍比預期少3人)。
事發2857號公車,現存於亨利·福特博物館
事發公車座位圖
當公車開至"帝國劇院(Empire Theatre)站"時,數個白人上車;
博士為確保那些白人沒有位子坐,而要求夥伴們不能下車。
隨後布萊克司機要求"黑人座位區"同排的4位黑人們起身讓座,
其他3個人站了起來,但羅莎沒有(劇中她短暫起立給旁邊的人過)。
隨後司機將白人標示牌放在她的座位上,但她仍堅持不讓座。
儘管其實並未違法(因她坐在"灰色地帶"),但在布萊克司機報警後,
羅莎仍被以違反蒙哥馬利城市隔離法第6章第11款當場逮捕,
隔日(1955年12月2日)晚上才被E·D·尼克森及克里夫德·杜爾贖出監獄。
1955年12月4日,金恩博士(26歲)等50位非裔美國領袖聚集起來,
聯合當地所有黑人社區發布抵制蒙哥馬利公車。
隔日(1955年12月5日),羅莎不服被宣判有罪需繳付罰款而繼續上訴。
隨著庭審的拖延,蒙哥馬利黑人社區連續抵制了長達381天,
導致公車司機數個月無事可做,嚴重打擊公車公司的財政情況。
這段期間內,羅莎因為經濟上的裁決而失業,丈夫也被迫離職。
她開始四處遊行並針對此事做演講,宣揚黑人民權。
劇中可看見當日事件發生之時程表
蒙哥馬利公車抵達帝國劇院站(第3站)時,
羅莎不願意聽從布萊克司機之言讓座給白人
羅莎遭布萊克司機報警逮捕
隔年(1956年)2月1日,一名蒙哥馬利婦女Aurelia Browder
對市長W. A. Gayle提起訴訟,史稱"布勞德訴蓋爾案(Browder v. Gayle)"。
同年(1956年)11月3日,地方法院裁定種族隔離政策違反了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14修正案》保障之公民權利;
同年(1956年)11月13日,最高法院肯定地方法院裁決;
同年(1956年)12月17日,最高法院駁回阿拉巴馬州的複審請求;
同年(1956年)12月20日,裁決正式開始實施,全案終結。
隔日(1956年12月21日),蒙哥馬利公車等種族隔離政策廢止,
羅莎(43歲)與金恩(27歲)成為廢除種族歧視後的公車第一批乘客。
亞特蘭大聯合新聞國際記者Nicholas C. Chriss
與羅莎於廢止種族隔離政策的蒙哥馬利公車上合影
隔年(1957年),羅莎因失業且無法認同其他民權運動鬥爭者的主張,
她與雷蒙德離開蒙哥馬利,前往維吉尼亞漢普頓。
其後來在著名的黑人大學漢普頓學院招待所擔任服務員;
之後與母親及丈夫搬去與哥哥及妹妹同住,重回裁縫工作。
1960年2月1日,4名受金恩影響的黑人大學北卡羅萊納農業理工大學學生
為午餐櫃檯拒絕提供服務發起超商靜坐抗議,重新點燃美國民權運動。
民主黨議員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在公開支持該運動後,
於隔年(1961年)1月20日當選為史上最年輕的第35任美國總統。
隔年(1962年)9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24修正案》通過,
禁止因為沒有支付人頭稅而被撤銷或限制投票權。
隔年(1963年)6月10日,甘迺迪總統於華盛頓美國大學發表了世界和平演說;
同年(1963年)6月19日,甘迺迪總統提出了一系列民權法案;
同年(1963年)8月28日,金恩呼籲贊成法案的人前往華盛頓紀念碑廣場,
並發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說,吸引了25萬人參加。
約莫此時,帝國(Imperial)Dalek的飛船暗中監聽了地球上的這兩場演講。
(ClassicWho S25E01: Remembrance of the Daleks)
馬丁·路德·金恩發表演說
同年(1963年)11月22日(Doctor Who首播前一晚),
(ClassicWho S25E01: Remembrance of the Daleks)
甘迺迪總統遭到暗殺,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四位遭暗殺的總統。
Teselecta艦干涉了此事件並對兇手做出司法制裁,
卻因為偽裝錯甘迺迪總統的車而造成"曼德拉效應"。
(NuWho S06E08: Let's Kill Hitler)
第九任博士重生完後不久,在現場觀看了整起暗殺事件。
(NuWho S01E01: Rose)
FBI首任局長胡佛(John Edgar Hoover)負責調查此案。
甘迺迪總統遭到暗殺
隔年(1964年),金恩博士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繼任的詹森總統(Lyndon Baines Johnson)簽署通過
甘迺迪提出的一系列《1964年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 of 1964)》,
禁止了任何形式上的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
隔年(1965年)更通過《1965年投票權法案(Voting Rights Act of 1965)》,
取締了南部蓄奴州對非裔美國人選舉權所進行的限制,
吉姆·克勞法的合法性正式在法律層面上走入歷史。
同年(1965年),羅莎受非裔美籍議員約翰·科尼爾斯
(John James Conyers Jr.)聘請擔任底特律國會辦公室秘書與接待員。
1968年3月12日,FBI在局長胡佛的命令下完成金恩博士(39歲)的調查報告,
包含其與共產主義份子的聯繫,以及婚外情與私生子等性醜聞,
以趕在其演講前試圖打擊其名聲,但沒有媒體願意違背道德報導此事。
同年(1968年)4月4日,金恩博士在全美各地巡迴演講時,
在一家汽車旅館遭到暗殺,引起全美各地非裔美國人暴動。
後來2017年屍僧(Monk)統治地球時期,此歷史事件遭到了竄改。
(NuWho S10E08: The Lie of the Land)
屍僧的假新聞中心竄改了金恩的暗殺歷史
1970年前,被暗殺的林肯與甘迺迪總統蠟像
被保存在杜莎夫人(Madame Tussauds)蠟像館中。
(ClassicWho S07E01: Spearhead from Space)
杜莎夫人蠟像館中包含林肯與甘迺迪總統的蠟像
1977年,羅莎的丈夫與兄妹死於癌症,促使她退出民權運動。
1979年,羅莎的母親也在癌症與老年癡呆症下逝世。
隨後羅莎決定將自己獻身民權運動和教育組織,
創立了羅莎·帕克斯獎學金,並捐獻了部分演講酬勞。
1988年,羅莎(75歲)退休後過著低調平靜的生活。
創立了羅莎·帕克斯獎學金,並捐獻了部分演講酬勞。
1988年,羅莎(75歲)退休後過著低調平靜的生活。
1992年,其(79歲)出版了自傳《羅莎·帕克斯: 我的一生(Rosa Parks: My Story)》;
1995年,其(82歲)出版了回憶錄《安靜的力量(Quiet Strength)》。
1999年6月,羅莎(86歲)獲柯林頓總統(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
頒發國會榮譽勳章(Congressional Medal),以一般公民
所能獲得的最高獎勵認可其為爭取自由的活標誌(Living Icon)。
羅莎獲柯林頓總統頒發國會榮譽勳章
2005年10月24日,羅莎(92歲)在老年痴呆症下逝世,
於國會山圓形大廳舉行國葬,為史上受此尊榮的第31人,
同時也是史上第一位非政府官員的非裔美國人。
加州與俄亥俄州也分別將其生日(2月4日)和被捕日(12月1日)
定為羅莎·帕克斯節(Rosa Parks Day)並每年紀念之。
2014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284996號小行星
命名為"Rosaparks",以紀念羅莎對種族平權的貢獻。
2008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由Barack Obama當選。
其於隔年(2009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
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有黑人血統的總統。
(NuWho 2009 Christmas Special: The End of Time I)
然而事實上,部分的州仍繼續施行著種族歧視政策。
密西西比州州議會直到1995年3月才接受了1865年的憲法第13修正案,
而正式廢除了奴隸制,是美國最後一個宣布廢除奴隸制的州;
其更直到2013年,一名教授看完《林肯》電影後才發現
該州尚未走完法律程序,讓這法案在長達145年後終於全國通過。
但即便至今,種族主義仍沒有被從這個世界上根除,
黑人仍常因膚色而備受歧視或予以辱罵性字眼(Negro)。
甚至在遙遠的未來,像Krasko一樣的種族主義者依舊存在。
2014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284996號小行星
命名為"Rosaparks",以紀念羅莎對種族平權的貢獻。
284996號小行星--Rosaparks
2008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大選由Barack Obama當選。
其於隔年(2009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
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有黑人血統的總統。
註: Yasmin提及首位黑人總統當選為(NuWho S11E03: Rosa)(Case File Three: Krasko)
1955年的53年後,即約2018年底至2019年初。
(NuWho 2009 Christmas Special: The End of Time I)
美國首位黑人總統Barack Obama
然而事實上,部分的州仍繼續施行著種族歧視政策。
密西西比州州議會直到1995年3月才接受了1865年的憲法第13修正案,
而正式廢除了奴隸制,是美國最後一個宣布廢除奴隸制的州;
其更直到2013年,一名教授看完《林肯》電影後才發現
該州尚未走完法律程序,讓這法案在長達145年後終於全國通過。
黑人仍常因膚色而備受歧視或予以辱罵性字眼(Negro)。
甚至在遙遠的未來,像Krasko一樣的種族主義者依舊存在。
其他相關提及
2021年2月15日,作者Matt Shore於專門搜集奇聞異事的
<進入未知(Into the Unknown)>部落格網站中發表了
記載了1960年代英國電話亭出現在1955年美國阿拉巴馬州的怪現象。
(GAME: The Lonely Assass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