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推理小說"同義字,並有"犯罪女王(Queen of Crime/Mystery)"殊榮。
其筆下所創造的比利時神探赫丘勒·白羅(Hercule Poirot)
與珍·瑪波(Jane Marple)小姐並列為阿嘉莎最有名且最長壽的角色。
50多年寫作生涯中,她完成了66部長篇推理小說與100多部短篇推理小說
(共收錄在21部短篇推理小說選集)、17部已上演或發表的劇本、3部劇本集,
以及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共3部)。
其他還有6部以瑪麗·維斯特麥考特(Mary Westmacott)為筆名發表的愛情小說、
2部以阿嘉莎·克里斯蒂馬洛溫(Agatha Christie Mallowan)為筆名發表的
回憶錄與宗教題材兒童讀物,以及1部自傳與2部詩集。
其著作數量之豐富僅次於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至今被翻譯成103種語言在全世界各地出版,並銷售超過20億本,
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人類史上最暢銷(著書)作家第三名(僅次於聖經與莎士比亞)。
此外根據"世界電影網"的統計,作品搬上電影電視大小銀幕數量最多的歐美作家中,
阿嘉莎穩坐第一名寶座,至今幾乎每部作品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然而其對改編影視作品並不熱衷,認為小說作品"有很多人物和誤導的線索,
必然會使人混淆,會加重負擔而應該加以簡化",也因此開始創作舞台劇劇本。
她寫的劇本《捕鼠器(The Mousetrap, 1952)》自首度公演以來,
至今仍在倫敦劇院上演,成為史上最長壽的舞台劇。
(NuWho S04E07: The Unicorn and the Wasp)
阿嘉莎·克里斯蒂
1890年9月15日,阿嘉莎·米勒出生於英國德文郡(Devonshire)
阿什菲爾德宅邸(Ashfield House),家境富裕但傳統守舊,
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她有1個姐姐和1個哥哥),生性害羞,
孩童時期未曾接受學校教育,由女家庭教師教導學會識字和讀書,
並在母親的鼓勵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開始創作詩和短篇故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嘉莎(24歲)在醫院藥劑室當義工,
學習到各類毒藥的專業知識,從而萌生了撰寫推理小說的構想。
同年(1914年)聖誕夜(12月24日),她與亞契·克莉斯蒂(Archie Christie)結婚。
並在母親的鼓勵下大量閱讀各種書籍,開始創作詩和短篇故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阿嘉莎(24歲)在醫院藥劑室當義工,
學習到各類毒藥的專業知識,從而萌生了撰寫推理小說的構想。
同年(1914年)聖誕夜(12月24日),她與亞契·克莉斯蒂(Archie Christie)結婚。
1916年,她(26歲)完成生平中第一本推理小說
《史岱爾莊謀殺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20)》,
吃了幾次閉門羹後才終於在4年後(1920年)(30歲)成功出版。
在此書中,神探白羅首度登場,並一躍成為最受歡迎的偵探之一,
(此時白羅已經從警界退休,並自此事件後開始成為"私家偵探")
著名的"灰色的腦細胞(Little Grey Cells)"從此成為"超越常人智慧"代名詞。
《隱身魔鬼(The Secret Adversary, 1922)》
英國特務湯米與杜本絲系列作品(其更偏向諜報類而非推理)。
書中描述一戰期間,兩個窮途潦倒的年輕人湯米與杜本絲異想天開,
成立了"青年冒險家有限公司",聲稱(只要有錢)願意作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
兩人接受的第一個任務便是尋找一份神秘失踪的高級機密文件,
並因此誤打誤撞地捲入了一樁嚴重的國際政治陰謀中,成為情報幹員。
這場陰謀的主腦是一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布朗先生(Mr Brown)",
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只知道他無所不在且無所不能,
湯米與杜本絲這兩位諜報界新手該如何挽救這場世紀大災難......。
此作於1929年被改編成德國無聲電影《Die Abenteuer G.m.b.H.》;
於1983年與2014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15年與2016年被改編成舞台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阿嘉莎稱神秘的兇手為"隱身魔鬼"。
《褐衣男子(The Man in the Brown Suit, 1924)》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安妮來到了倫敦,而目睹一名男子失足掉落鐵軌慘死的意外事故。
一位冒牌醫生拿走了她口袋裡的東西並遺落了紙條: "奇夢登堡17-122號"。
隔日,她在報紙上讀到了這間待租的空屋"奇夢登堡17-122號"發現了無名女屍,
曾有一個穿褐色外套的男人在她進入房子後也跟著進入,並驚慌獨自離開。
根據看管人員的描述,冒牌醫生和褐衣男子正是同一個人......。
此作於1989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第十任博士正是穿著褐色衣服的男子。
註: 在原先劇本裡採用倒敘的手法,於第一幕中是年老的阿嘉莎
表示她這50年來一直很想知道這位神秘的"褐衣男子"是誰。
第十任博士化身神秘的"褐衣男子"
《煙囪大廈之謎/(The Secret of Chimneys, 1925)》
巴鬥主任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戰後的赫索斯拉夫準備恢復帝制。
即將成為國王的邁克殿下秘密來到英國,卻在入住煙囪大廈的當晚
遭人槍殺於議事廳中,且兇手疑似仍在大廈之中沒有離開。
隔日夜裡,又有人闖入議事廳,似乎在尋找什麼重要的東西,
並在被發覺後疑似又仍混跡於大廈之中沒有離開。
隨著英國刑事督察的介入,美國與法國的秘密警察們也紛紛露頭,
環球旅遊業的年輕人安東尼‧凱德也意外被捲入這場陰謀之中,
並險些引來了殺身之禍,煙囪大廈暗藏的驚人秘密即將揭開......。
此作於1931年被改編成舞台劇;於201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羅傑·艾克洛命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6)》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1926年,阿嘉莎(36歲)與出版商威廉.柯林斯公司簽約,
雙方合作的處女作《羅傑·艾克洛命案》被譽為
20世紀中最有創意、最受歡迎、最扣人心弦的推理小說之一。
此合作一直持續到她的逝世為止。
繼白羅首次以"私家偵探"身份登場的《史岱爾莊謀殺案》事件,
時間點跳到他到鄉下地方金艾博特村裡隱居了一年多之後。
書中描述當地一名鄉紳羅傑·艾克洛在自家別墅書房中遭刀子從後頸刺殺,
他的好友夏波醫生協助起重出江湖的白羅先生一起調查......。
此作使用了"敘述式詭計"技巧,讓讀者跟著夏波醫生的第一人稱視角解謎,
進而使之產生了先入為主的觀念,忽略了其視角以外想法的其他可能性。
此作於1928年被改編成舞台劇《不在場證明(Alibi)》(阿嘉莎劇本);
於1932年再度被改編成舞台劇《致命的不在場證明(The Fatal Alibi)》;
於1931年被改編成電影《Alibi》;於1939年被改編成廣播劇《Campbell Playhouse》,
於200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2年被改編成俄羅斯電影《Неудача Пуаро》。
元素引用
在劇中,Lady Clemency Eddison正在讀這本她最愛的小說時,
燧石與之精神結合而吸收了小說中的情節,並刻入Arnold Golightly腦海中。
(也因為第一人稱視角的緣故,讓Arnold成為了整起案件的兇手)
另外Roger Curbishley在餐桌上被刀從背後刺殺的情節亦是致敬此作。
此外,Roger問道為何要將白羅設定為"比利時人",
阿嘉莎開玩笑地回答道因為比利時人"很會做麵包(英國俚語的殺人)"。
在現實中,阿嘉莎的確被問過這個問題,並因此提過其設定的由來:
其設定是外國人,是因為能在英國日常生活中看出英國人自己看不出的線索,
而她遇過的外國人就只有一戰剛爆發時到英國避難的比利時人;
需要讓比利時警察跑來英國探案,因此將時間點設定為他退休後,
需有潔癖所以才能夠擁有特殊的直覺,且應該長得矮小才相稱,
名字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海克力士(Hercules),姓氏由來則忘記了。
Lady Eddison正在讀《羅傑·艾克洛命案》
《羅傑·艾克洛命案》小說封面
Roger被刀子從背後一刀刺殺
阿嘉莎失蹤與失憶事件
1926年12月3日,
第十任博士與Donna Noble拜訪了Lady Eddison的莊園派對,
並因此遇見了阿嘉莎(36歲),更捲入了一連串的謀殺案當中。
在劇中,博士表示其剛發現丈夫外遇(兩人婚姻於1924年就出現裂痕);
而Lady Eddison則表示已經讀完了她寫的6本長篇小說。
連環謀殺案的概念模仿自"妙探尋兇(Clue®或Cluedo®)"桌遊劇情:
遊戲中背景是英國的一幢大廈,圖版是一幅房間位置平面圖;
大廈主人黑博士(Dr Black)遭到殺害,玩家扮演其中一位大廈的客人緝凶。
遊戲中的六個角色與劇中角色也能有所對應:
黃上校(Colonel Mustard,黃色棋子)即Colonel Hugh Curshiby;
梅教授(Professor Plum,紫色棋子)即Professor Gerald Peach;
綠牧師(Reverend Green,綠色棋子)即Reverend Arnold Golightly;
藍夫人(Mrs Peacock,藍色棋子)即Clemency Eddison;
紅小姐(Miss Scarlet,紅色棋子)即Robina Redmond;
白太太(Mrs White,白色棋子)即Miss Chandrakala。
遊戲中的六樣凶器也可以在劇中找到:
殺死桃教授(Professor Peach)的凶器為"鉛水管(Lead Pipe)";
珠寶大盜"獨角獸(Unicorn)"所使用的武器為"左輪手槍(Revolver)";
用為殺死Roger Curbishley的凶器為"刀(Knife)";
晚宴時可以看見用來照明的"燭台(Candlestick)"以及窗簾"繩(Rope)";
用於企圖殺死第十任博士的則是"毒藥(Poison)"。
角色與兇器列表(圖片取自此)
左起藍夫人(Lady Eddison)、黃上校(Colonel Curshiby)、
左起藍夫人(Lady Eddison)、黃上校(Colonel Curshiby)、
梅教授(Professor Peach)、紅小姐(Robina Redmond)、
白太太(Miss Chandrakala)、綠牧師(Reverend Golightly)
當晚事件之後,Vespiform種族的牧師Golightly淹死在靜湖(Silent Pool)後
抹去了阿嘉莎的記憶,博士將她的車留在湖畔(而於隔日一早被發現);
再利用TARDIS將之帶往哈羅蓋特飯店(The Harrogate Hotel)休養。
在現實中,她在該飯店時因為失憶而登記了自己唯一記得的名字,
也就是丈夫亞契的第三者名字"泰瑞莎·尼爾(Theresa Neele)"。
當時《每日郵報》懸賞一百英鎊尋人,亞契與各地的警察都在找她;
在現實中,她在該飯店時因為失憶而登記了自己唯一記得的名字,
也就是丈夫亞契的第三者名字"泰瑞莎·尼爾(Theresa Neele)"。
當時《每日郵報》懸賞一百英鎊尋人,亞契與各地的警察都在找她;
12月14日,住在同旅館的音樂家鮑伯·泰平(Bob Tappin)發現她並獲得賞金。
阿嘉莎失蹤了11天
後來她解釋受到丈夫的婚外情(其一度向阿嘉莎提離婚)
與母親逝世的雙重打擊下,精神崩潰引發的健忘症所導致。
由於她從不公開說明,她的失蹤案引發了許多謠言和揣測,
流言蜚語加上傳媒的惡劣對待,阿嘉莎終生對媒體敬而遠之。
然而她再也沒向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甚至自傳中也隻字未提,
真相無法大白,失蹤案許多疑點至今仍是懸案。
隔日一早,阿嘉莎的車子在靜湖湖畔被發現
失憶的阿嘉莎在10天後被發現
她的小說有一天會被拍成電影的事;
然而直到1928年,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才上映。
那年(1928年),她與第一任丈夫亞契離婚。
《牧師公館謀殺案(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 1930)》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安樂椅偵探類型)。
書中描述普羅瑟羅上校於牧師公館的書房裡被人從後腦槍殺,
他紅杏出牆的妻子安妮·普羅瑟羅以及妻子的情人勞倫斯·列丁都前來到警局自首。
首次登場的瑪波小姐卻指出了,兩人錯漏百出的證詞反而證明了他們的無辜......。
此作於1949年被改編成舞台劇(阿嘉莎劇本);
於1986年被改編成電影;於2004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當化成巨大黃蜂的憤怒牧師Golightly殺人案結束後,
博士稱此案為"憤怒牧師謀殺案(Murder at the Vicar's Rage)",
並暗示Donna(和阿嘉莎)只要修飾一下就是此書書名。
此外Donna稱呼阿嘉莎為"瑪波小姐",也讓其疑惑那是誰(形成命定悖論)。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被廣泛認為是作者生涯最傑出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930年,離婚後的阿嘉莎(40歲)在晚宴上聽到了近東烏爾考古的最新收穫,
她便取消了前往西印度群島的計畫,改訂了橫跨歐洲前往君士坦丁堡的"東方快車"。
其在烏爾遇見了小她14歲(26歲)的考古學家--馬洛溫(Max Mallowan),
當兩人在沙漠中迷路而阿嘉莎沒有一點不安時,馬洛溫當場向她求婚。
1931年12月,她搭乘東方快車前往尼尼微與正在進行考古挖掘的丈夫會面,
她在東方快車列車停留二十四小時,啟發了此作的靈感。
一位美國老太太(希爾頓太太)則是書中赫伯德太太的原型。
此作於君士坦丁堡(東方快車的南行線總站,今伊斯坦堡)的Pera Palas飯店寫成的。
當初阿嘉莎住過的房間已被該飯店改裝成她的紀念館。
書中描述意外的大雪讓東方快車停留,雷契特先生也在其上被謀殺,
但他身中的十二刀讓兇手看起來同時是男性也是女性,同時是左撇子也是右撇子;
同時不同的線索指引向不同人,每個人的不在場證明都可以由另一人證實......。
白羅在追案的過程中發現雷契特先生實為5年前"阿姆斯壯綁架案"的兇手--卡賽第,
此案的原型即是來自1932年的"查爾斯·林白之子綁架謀殺案",
就在此作問世之前,林白太太的父母雇用的女傭在嚴厲審問後自殺身亡。
此作最大的特色便是法律與道德的思辨,並且能夠推理出兩種答案:
第一種是"沒人是兇手"(但仍有漏洞),另一種則是"所有人都(可能)是兇手"。
此作於1974年與2017年被改編成電影(前者被公認是阿嘉莎作品中
最成功的改編電影,作者本人甚至(唯一一次)親自出席了電影的首映典禮);
於1992至1993年與2017年被改編成廣播劇;2001年與201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2006年被改編成電腦遊戲;2015年再度被改編成日本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Donna Noble問博士說此事件會不會像
《東方快車謀殺案》一樣"所有人都是兇手"。
阿嘉莎當時尚未寫此書,而承認其是個很好的題材(形成命定悖論)。
《為什麼不問埃文斯?/懸崖上的謀殺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The Boomerang Clue, 1934)》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博比·瓊斯在打高爾夫球時不小心將之擊落懸崖邊緣。
他的球沒找到,但在懸崖下的岩石上發現了一個蜷曲著身體的人,
在死前最後一口氣時說: "他們為什麼不問埃文斯?"
而這句話從此讓博比陷入了致命的危險之中......。
此作於198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8年被改編成電視電影。
元素引用
在劇中,第一個受害者Professor Gerald Peach死前最後一口氣時說:
"Why didn't they ask... heavens!"正好是此書書名的諧音。
《謀殺在雲端(Death in the Clouds/Death in the Air, 1935)》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在一架法國飛往英國的飛機上突然出現一隻黃蜂,
而在飛機即將抵達時,空服員發現疑似睡著的吉塞爾太太猝死在座位上。
其頸上有個小孔,懷疑是被吹箭毒死,但飛機上的所有人都沒有嫌疑......。
此作於1992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3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元素引用
劇中,博士等人面對牧師Golightly所化成的巨大蜜蜂,
未來將會成為《謀殺在雲端》的題材與封面插畫。
博士表示直到西元50億年都會有人繼續出版與閱讀此小說。
編劇Gareth Roberts表示當時看見《謀殺在雲端》的封面插畫產生誤導,
因為書中根本沒有巨大黃蜂攻擊飛機的橋段(僅有被害者一開始被懷疑是黃蜂螫死),
遂創作了這個劇本讓阿嘉莎的失蹤謎案與巨大黃蜂(Vespiform種族)有所關聯。
註: 在原先劇本裡採用倒敘的手法,於第一幕中是年老的阿嘉莎
被博士帶來的《謀殺在雲端》50億年再版封面的巨大黃蜂嚇到。
第十任博士與Donna等人面對巨大黃蜂
西元50億年再版的《謀殺在雲端》
《謀殺在雲端》小說封面
《底牌(Cards on the Table, 1936)》
神探白羅與巴鬥主任系列作品。
由於白羅超出預期的受歡迎使生性低調的阿嘉莎感到不適應,
遂創造了女推理作家"奧莉薇夫人"角色來讓自己登場於故事之中,
並借她的口剖析一路走來的創作歷程,也呈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
書中描述兩組人馬(一組偵探及一組嫌疑犯)在兩張橋牌桌上廝殺之際,
靜靜待在一旁的主人胸口竟插著一把刀,成為眾目睽睽下的犯罪......。
此作於1981年被改編成舞台劇(阿嘉莎劇本);
於2002年被改編成廣播劇;於2005年與200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Colonel Hugh要阿嘉莎把謎團的"底牌"掀開。
《黃色鳶尾花(The Yellow Iris, 1937)》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白羅於晚間十一點半接到一位女士打來的電話,
說是生命攸關的事,請他前來天鵝花園餐廳擺黃色鳶尾花的桌子。
但白羅到了之後,沒有人承認打過這通電話,
然而六人的座位空了的一張位子恰似為白羅所預留。
一樁謀殺與陷害正在醞釀,白羅能應邀預防犯罪發生嗎.....。
此作最早於1937年發表於海濱雜誌與廣播劇(阿嘉莎劇本),
收錄於神探白羅系列短篇集《情牽波倫沙(Problem at Pollensa Bay, 1991)》;
並於1945年改編成長篇作品《萬靈節之死(Sparkling Cyanide, 1945)》。
元素引用
在劇中,晚宴餐桌上就擺著一束"黃色鳶尾花"。
晚宴餐桌上擺著一束"黃色鳶尾花"
《死亡約會(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一起發生在耶路撒冷的命案。
玫瑰紅城佩特拉高聳的紅色岩巖上,家族中最邪惡專制的暴君--柏敦老太太
像一尊怪異的佛像般一動也不動地死了,她手腕上的針孔是唯一的線索。
她的五個兒女們都對她憎恨無比,而白羅只有二十四小時時間能夠破案......。
此作於1945年被改編成舞台劇(阿嘉莎劇本);於1988年被改編成電影;
於2008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2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Lady Eddison形容第二個受害者
她的印度裔女僕Chandrakala和"死亡約會"去了。
《一個都不留/無人生還/十個小印地安人/童謠謀殺案/孤島奇案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Ten Little Indians, 1939)》
少數非系列作品,被廣泛認為是作者生涯最傑出與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也是歷史上成就最高的推理小說之一,暢銷榜超越《東方快車謀殺案》排行第一。
書中描述十個素不相識、特質相異的陌生人受到神秘人"U.N.Owen"先生邀請,
前往位於德文郡海岸外的士兵島別墅度假,但主人卻未現身接待他們。
而每個人都在自己房間發現一首古老的童謠的一小部分,以及圓形桌子上的十個小瓷人。
晚宴用餐結束,留聲機響起,指控著這裡的每一個人都犯有謀殺罪。
緊接著,每個人照著童謠的小部分內容順序死去,每次小瓷人都會少一個,
最終這個荒涼而又陰森的小島上只剩下十具屍體,一個都不留。
隨後蘇格蘭場找到了十個人的屍體,但卻完全無法解釋整起事件經過,
直到他們意外收到一份兇手的自白書,一切才真相大白......。
此作於1945年改編成電影《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於1965年與1989年改編成電影《十個小印地安人(Ten Little Indians)》;
於1965年改編成印度電影;於1974年改編成法國、義大利、德國與西班牙電影;
於1987年改編成蘇聯電影《一個都不留(Desyat negrityat, Десять негритят)》;
於1995年改編成美國電影《嫌疑(Suspicions)》;
於2003年改編成美國電影《致命ID(Identity)》;
於2015年改編成電視劇(聖誕迷你影集);於2017年改編成日本電視劇。
此外,1992年起於日本連載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受此作影響很大。
《密碼(N or M?, 1941)》
英國特務湯米與杜本絲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屢建奇功的英國特務湯米與杜本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度被情報部門邀請協助調查
德國納粹份子喬裝成英國平民百姓,潛入英國社會準備伺機做亂一案。
他們偽裝前往利哈姆普敦一間名為桑蘇西的旅館,目標是調查出德國間諜的身份。
而這趟旅程危機四伏,"N或M"才剛暗殺了一位英國最優秀的高級間諜......。
此作於2015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博士詢問阿嘉莎說紙片上開頭的字是"N或M?"。
"N or M?"
《藏書室女屍之謎(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42)》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班特里上校的藏書室裡,發現了一具金髮無名女屍;
女死者並非當地人,且班特里夫婦並不認識女死者。
受班特里太太求助的瑪波小姐前往死者生前的住處尊皇飯店了解案情,
發現了一條重要的線索: 死者差點可以得到一筆巨額遺產。
而與此同時,又傳來另一個女孩死亡的消息......。
此作於1984年與2004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1999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Donna形容第一個受害者Professor Peach
正好是"圖書館裡的屍體(The Body in the Library)"。
在藏書室/圖書館的Professor Peach屍體
《魔手/幕後黑手(The Moving Finger, 1942)》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在一場空難中倖存下來的飛行員傑林.伯爾東與妹妹愛茉麗
搬至嶺石塔鄉村小鎮安頓,卻收到一封充滿惡意的匿名信指控兩人亂倫。
數日之間,小鎮居民陸續收到了各種不同的匿名信,
指控也越寫越嚴重,最終竟引來自殺事件。而幕後黑手究竟是誰......。
此作於1985年與200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1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博士將"魔手"指向案件的起點Lady Eddison,
並表示是她愛上阿嘉莎的小說,才會讓小說裡的情節走出來。
博士將魔手指向Lady Eddison
《萬靈節之死/死的懷念/閃亮的氰化物(Sparkling Cyanide, 1945)》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1年前的萬靈節,在羅斯瑪麗·巴頓自己的生日宴會上,
她服毒自殺,死在眾親友面前。
一周年時,深愛著羅斯瑪麗的喬治因為懷疑其是被謀殺的,
邀請大家前往其死去的那家飯店裡,再舉行一次類似的聚會。
當時參加的人們終於前來,逐漸回想起那次可怕的死亡,
不久後一起幾乎和當年一模一樣的悲劇發生了,而死者竟然是喬治......。
此作改編自神探白羅系列短篇《黃色鳶尾花》;並於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電影;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1年前的萬靈節,在羅斯瑪麗·巴頓自己的生日宴會上,
她服毒自殺,死在眾親友面前。
一周年時,深愛著羅斯瑪麗的喬治因為懷疑其是被謀殺的,
邀請大家前往其死去的那家飯店裡,再舉行一次類似的聚會。
當時參加的人們終於前來,逐漸回想起那次可怕的死亡,
不久後一起幾乎和當年一模一樣的悲劇發生了,而死者竟然是喬治......。
此作改編自神探白羅系列短篇《黃色鳶尾花》;並於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電影;
於1993年與2003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12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博士喝水中毒了以後,
阿嘉莎發現水中含有"閃亮的氰化物"。
阿嘉莎發現水中含有閃亮的氰化物
《死亡終局(Death Comes as the End, 1944)》
少數非系列作品。
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的小說,故事背景設定在西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
在阿嘉莎的考古學丈夫好友--埃及專家斯蒂芬·格蘭維爾的幫助下完成。
其甚至首度屈服於外界對其作品情節的異議,聽從他的意見修改了結尾,
但後在《阿嘉莎·克里斯蒂自傳》中表示後悔,且很想重寫結尾部分。
書中描述一個不快樂的古埃及家族將無可挽回地被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
註定像兇猛氾濫的尼羅河一般,被人性給淹沒......。
此作於2019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牧師Golightly死後,阿嘉莎表示:
"死亡到了終點,而正義獲得了伸張。
(Death comes as the end and justice is served.)"
《致命遺產/漲潮時節(Taken at the Flood/There is a Tide, 1948)》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羅勃·安得海在叢林中的了熱病死去,羅莎琳完全繼承一筆遺產。
隨後,自稱認識羅勃的人和羅莎琳接二連三地死去......。
此作於2004年被改編成廣播劇;200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Lady Eddison稱自己的愛人Christopher
"被洪水帶走(Taken at the Flood)"了。
少數非系列作品,是作者最滿意的兩本書之一,
另一本則是《奉命謀殺/無妄之災(Ordeal by Innocence, 1958)》。
書中描述查爾斯·海達德在開羅遇見索菲婭·利奧尼茲,並愛上了她。
兩年後,查爾斯回到英格蘭打算求婚,但就在此時
索菲婭的祖父--現年八十八歲的富翁亞里斯提德斯·利奧尼茲遭到謀殺。
查爾斯開始調查此案件。因為戰爭的緣故,
利奧尼茲一家都居住在斯文里山莊一座名為"三墩山牆"的怪屋裡,
而死因則是他的胰島素注射液被換成了致命的毒扁豆堿。
所有家庭成員都有做案時間,放有毒扁豆堿的藥品櫃也從未被鎖上,
且亞里斯提德斯死後的所有財產會平分給他的家人,所以所有人都有動機......。
此作於2008年被改編成廣播劇;於2017年被改編成電影。
元素引用
在劇中,阿嘉莎形容Lady Eddison的房子是個"怪屋"。
Lady Eddison的房子是個"怪屋"
《鏡子魔術/借鏡殺人(They Do It With Mirrors/Murder with Mirrors, 1952)》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卡莉·路易絲的兩任前夫讓她坐擁豪宅,一輩子衣食無憂,
但她的老同學範·賴多克卻覺得她身邊環繞着死亡的征兆。
瑪波小姐為了好友前往石門莊園一探究竟,沒過多久她就發現,
卡莉的幸福只是鏡中的反射,有人想探究鏡中物卻引來殺機......。
此作部分元素被採用於1964年的電影《謀殺啊!(Murder Ahoy!)》中;
於1985年、1991年與2010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於2013年再度被改編成法國電視劇《Les Petits Meurtres d'Agatha Christie》。
元素引用
在劇中,阿嘉莎不相信巨大黃蜂是真的,
認為這只是兇手們"用鏡子弄的(They Do It With Mirrors)"。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理查德·阿伯內西逝世了,其在死前留下了一大筆財產。
葬禮之後,他行為舉止總是頗為奇怪的妹妹科拉小姐
竟然說了一句引起大家注意的話: "但他是被謀殺的不是嗎?"
隔日,科拉小姐被斧頭殘忍地殺死在床上;
她的伴護吉兒克瑞絲小姐則被下毒,險些喪命。
六個遺產受益人均有作案動機,每個人都沒有不在場證明......。
此作於2005年被改編成廣播劇;於200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劇中Colonel Hugh Curbishley假裝無法走路而必須坐在輪椅上與
"獨角獸"喬裝成Robina Redmond的橋段,均是致敬自此作。
Colonel Curbishley假裝無法走路
珠寶大盜"獨角獸"喬裝成Robina Redmond
阿嘉莎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1956年,阿嘉莎(66歲)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
司令勳章(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CBE),
以肯定其在文學及藝術方面的成就與貢獻。
註: 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簡稱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BE),由喬治五世於1917年所創,
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騎士勳章(分民事和軍事兩類),共設5種級別:
1. 爵級大十字勳章(Knight/Dame Grand Cross, GBE)
2. 爵級司令勳章(Knight/Dame Commander, KBE/DBE)
3. 司令勳章(Commander, CBE)
4. 官佐勳章(Officer, OBE)
5. 員佐勳章(Member, MBE)
只有獲最上兩等才算取得騎士爵位,可以在英文名前加上"Sir/Dame"頭銜。
(但若外國公民獲最上兩等勳銜只可當作名譽性質,無法冠上任何頭銜)
《死人的殿堂(Dead Man's Folly, 1956)》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著名犯罪小說家阿里亞德妮·奧利弗
為喬治爵士與斯塔布斯夫人策劃了一場"追尋謀殺遊戲",
不久後扮演"受害人"的姑娘真的死去了,喬治夫人也疑似失踪......。
此作於1986年被改編成電影;於2007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於2013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9年被改編成電腦遊戲。
元素引用
在劇中,女僕Chandrakala稱Professor Peach研究那本書
不過只是"死人做的蠢事(A Dead Man's Folly)"而已。
《鴿群裡的貓(Cat Among the Pigeons, 1959)》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中東小國拉馬特發生政變,親王優素福在逃亡中不幸喪生,
可是據說其所有的大批珠寶卻已被人悄悄帶回英國。
與此同時,英國最具盛名的女子學校"芳草地"噩運降臨,
不僅學生失蹤,老師們也一一遇害,女孩子們紛紛被接出了學校,
而一切似乎起源自網球拍拍柄裡所藏的優素福親王寶石......。
此作於2008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Mrs Hart的稱一場凶殺案就像是
"鴿群裡的貓"一樣絕對不可能不會惹上麻煩。
《無盡的夜(Endless Night, 1967)》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一位年輕貌美且富可敵國的美國女郎
與一位來自英國的帥氣男子一見鍾情,
兩人定居於被詛咒的吉普賽營地後,女孩便死於非命......。
此作原型為1942年發表的瑪波小姐系列短篇
《守門婦之謎(The Case of the Caretaker)》,
劇情大致上相同,只是角色名稱不同,
收錄於《瑪波小姐的完結篇(Miss Marple's Final Cases, 1979)》中。
此作於1972年被改編成電影;於2008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於2013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博士形容這天一連串凶殺案讓這晚變成"無盡的夜"。
馬洛溫獲頒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1968年,阿嘉莎(78歲)的丈夫馬洛溫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
爵級司令勳章(Knight 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KBE),
封為爵士以肯定其在考古方面的成就與貢獻。
因此,阿嘉莎也可被稱作"馬洛溫夫人(Lady Mallowan)"。
少數非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一位年輕貌美且富可敵國的美國女郎
與一位來自英國的帥氣男子一見鍾情,
兩人定居於被詛咒的吉普賽營地後,女孩便死於非命......。
此作原型為1942年發表的瑪波小姐系列短篇
《守門婦之謎(The Case of the Caretaker)》,
劇情大致上相同,只是角色名稱不同,
收錄於《瑪波小姐的完結篇(Miss Marple's Final Cases, 1979)》中。
此作於1972年被改編成電影;於2008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於2013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元素引用
在劇中,博士形容這天一連串凶殺案讓這晚變成"無盡的夜"。
馬洛溫獲頒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1968年,阿嘉莎(78歲)的丈夫馬洛溫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
爵級司令勳章(Knight 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KBE),
封為爵士以肯定其在考古方面的成就與貢獻。
因此,阿嘉莎也可被稱作"馬洛溫夫人(Lady Mallowan)"。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
書中描述 曾經在西印度群島和瑪波小姐聯手破了命案的拉斐爾先生,
在死後寫了一封信給瑪波小姐,請她接受一項任務。
可是這項任務的目的與來龍去脈,拉斐爾先生卻是隻字未提,
只在臨終前為她安排了一趟以觀賞英國豪宅和出名庭園為主的旅遊。
一如她所料,所有的線索都潛藏在這趟旅遊當中,
真相就藏在拉菲爾先生讚揚她的那句"復仇女神"上......。
此作於1987年與2017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於2011年與2013年被改編成廣播劇。元素引用
在劇中,阿嘉莎稱兇手為"復仇之神(Nemesis)"。
阿嘉莎獲頒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
1971年,阿嘉莎(81歲)獲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發
爵級司令勳章(Dame 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DBE),
正式被封為女爵,成為少數雙方皆獲得榮譽的夫妻。
1973年,《死亡暗道(Postern of Fate)》出版,成為其最後遺作。
其為英國特務湯米與杜本絲系列作品之最後一部作品。
1974年,阿嘉莎女爵(84歲)出席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改編電影的首映典禮,為其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謝幕/白羅的最後一案(Curtain/Poirot's Last Case, 1976)》
神探白羅系列作品,為系列完結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年),阿嘉莎有感自己可能會活不成,
預先寫好了白羅與瑪波系列的小說結局,讓她親手創造的偵探就此榮退,
並將之存放到銀行保險箱中並立下遺囑要求自己逝世後才能出版。
其在日記中解釋道,自己總是無法忍受白羅這個角色。
1976年1月12日,阿嘉莎逝世於英國牛津郡(Oxfordshire)
沃靈福德(Wallingford)冬溪屋(Winterbrook House)中,享壽85歲。
後被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St Mary's Churchyard)。
同年間,神探白羅與瑪波小姐的最後一案發表。
書中描述年事漸長的海斯汀接到白羅的緊急召喚
而回到了史岱爾莊--那是他與白羅合破第一件奇案的地點,
卻發現這個對他意義非凡的所在,早已變成了一家旅館,
而白羅的身體亦早如枯槁殘弱,不得不以輪椅代步。
所幸白羅不認同謀殺行為的精神亦未曾稍減,
他認為一樁連續殺人案件的兇手,即將潛入史岱爾莊再次行兇。
白羅也將用這個案子與世人就此道別,謝幕鞠躬......。
本作於2013年被改編成電視劇。
《紐約時報》上破天荒地刊登了白羅逝世的消息
《沉睡的謀殺案/死亡不長眠(Sleeping Murder, 1976)》
瑪波小姐系列作品,為系列完結篇。
書中描述新婚的格溫達搬進了海邊的一幢白色別墅,
她興致勃勃地布置自己的新家,但一樁樁怪事卻接連發生。
種種線索顯示,作祟的是多年前發生的一起謀殺案。
格溫達向瑪波小姐求助,得到的忠告卻是"讓沉睡的謀殺案繼續沉睡"......。
因為阿嘉莎比較喜歡瑪波的緣故,相較於白羅的死亡,
瑪波只是在110歲的最後一案後告老還鄉,永遠地活著。
此作於1987年與2006年被改編成電視劇;於2001年被改編成廣播劇。
阿嘉莎風格原創故事
第四任博士時期
部分靈感來自《一個都不留》,同樣也是一群人受困在密閉空間中,
一個個地輪流被無法解釋的謀殺案殺掉,且其中一人是兇手。
(ClassicWho S14E05: The Robots of Death)
第五任博士時期
靈感來自《煙囪大廈之謎》,設定背景即是在此書發行的1925年;
Lady Madge Cranleigh的名字來自阿嘉莎的姐姐Madge。
(ClassicWho S19E05: Black Orchid)
第六任博士時期
故事背景設定在2986年的原創外太空版本阿嘉莎風格連環謀殺案,
博士在劇中提到"灰色腦細胞",且Sarah Lasky閱讀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ClassicWho S23E03: Terror of the Vervoids)
Sarah閱讀《東方快車謀殺案》
第十任博士時期
阿嘉莎直接於劇中登場並出現了其風格的連環謀殺案:
每個人都在說謊,且每個人都沒有不在場證明。
且有大量致敬阿嘉莎作品的元素(包含書名與劇情)。
(NuWho S04E07: The Unicorn and the Wasp)
阿嘉莎作品風格之劇集
第十一至十二任博士時期
後編劇再度挑戰了外太空版本的阿嘉莎風格作品。
靈感來自《東方快車謀殺案》,敘述太空東方快車(Orient Express)上
一系列由殺人電腦GUS與太空木乃伊傳說所導致的連環謀殺案,
(NuWho S05E13: The Big Bang)
(NuWho S08E08: Mummy on the Orient Express)
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為靈感改編之劇集
其他相關提及
Luke Smith被修女帶往聖阿格尼斯修道院(St Agnes' Abbey)後,
Clyde Langer表示自己只記得修道院的名字是一個老太太且是一個偵探。
Sarah Jane Smith因此迅速猜測了"瑪波小姐"和"阿嘉莎·克里斯蒂",
才讓Clyde想起來是"聖阿格尼斯(St Agnes)"而非"聖阿嘉莎(St Agatha)"。
(The Sarah Jane Adventures S01E02: Eye of the Gorgon)
第十三任博士時期
博士在把大家召集來瑟藍伽(Tsuranga)醫療船診療室時
說了一句"你們也許在疑惑為什麼我會把你們叫來"後,
馬上表示這句話有點"白羅"(指偵探將所有嫌疑人齊聚一事)。
(NuWho S11E05: The Tsuranga Conundrum)
隨後博士更提及了自己與阿嘉莎所曾一起遭遇的巨大黃蜂事件。
(NuWho S11E07: Kerblam!)
第十三任博士表示自己說的話非常"白羅"